2012年7月26日 星期四

書摘:『杜拉克談行銷管理』

「未來社會的變革,不是一場科技、機器、技巧、軟體或速度的變革,而是觀念上的變革。」,而「管理」已經成為現代社會每一個組織成員都不可迴避的「永恆命題」

經理人的任務與績效:杜拉克談行銷管理
  • 作者:王霆
  • 出版社:樸實文化
  •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14日


零售倆大原則

一、是只要兩分錢的折扣,就可以使其他店家忠誠的顧客動心
二、是不把商品上架,永遠賣不出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關行銷管理的觀念



※ ※ ※ ※ ※ ※ ※ ※ ※ ※ ※ ※
獲取市場領導地位的主導因素


    要取得領導地位,產品必需滿足市場或顧客的某一個(或多個)真正需求,且願意為它付出代價。一個產品無論品質多好、設計多完美,也只有獲得顧客認可後才會被賦予領導地位。

    領導地位的獲得,可以建立在價格或品質,甚至是維修方便上或行銷網路。

    不論上述哪一種皆無定論。但很明確的是,是要使顧客更容易接受企業的價值主張,或是願意為其主張支付代價。

    在分析產品領導地位時 始終應該對產品提出這樣的問題。如果沒有,則過往的銷售和利潤可能一夕崩塌:
  1. 在這個產品市場上,是否被優先於其它產品購買,或人們至少渴望購買。
  2. 還需要什麼樣的努力,來促使顧客購買我們的產品。
  3. 我們的付出之所以得到回報,是因為我們的產品有特色嗎?如果有那是啥?
  4. 我們有沒有一個有領導地位的產品和有特色的產品,而我們沒發現。



※ ※ ※ ※ ※ ※ ※ ※ ※ ※ ※ ※
市場現實


    企業很難真正瞭解市場,只有顧客才會真正瞭解市場。因此企業應當不斷地展開詳盡的市場調查與分析。找出誰是顧客?用產品做啥?如何買?如何使用?有何期望?要知沒有任何一個產品或公司,真的是市場中不可或缺的。消費者隨時可以目光轉移到其它商品上,決不戀棧。所以更要認識自己的顧客。

    顧客購買的,其實不是企業的「產品」,而是購買一種「滿足」。但沒有企業可生產滿足,企業只是銷售或提供獲得滿足的手段(或方法)。客戶購買的是獲得滿足的「載體」。也因此可「滿足」顧客同樣需求的產品或服務,即始形式不同,但確屬於競爭狀態。

企業對競爭對手也該有新的體認,誰才是真正的競爭者??
以豪華房車的競爭者為例
不會是低價小車,因為購買者買的是,「獲得身份的滿足」。


以保齡球設備製造商為例
它的對手並非其它製造商,而是其它消耗顧客自由支配時間的活動



※ ※ ※ ※ ※ ※ ※ ※ ※ ※ ※ ※
準確定位企業的顧客與分析顧客


    誰是顧客?不是付錢者,而是決定購買的人。對民生消費品而言,對於購買決定有影響的是最終的買主與行銷通路。而通路將掌握了關鍵,當通路的貨架上找不到商品時,顧客可能或拿貨架上的同類商品,而不一定會去別家通路買。若是工業產品,則是要思考市場所在或是最終用途,才能準確定位出客戶。

    接著,要找出產品在顧客工作或生活上起了怎樣的作用。誰是我們直接或間接的競爭對手,而且明天他們可能做些啥麼改變。這些將幫助我們對顧客進行分析,基本方法包括:

找出「非顧客」也就是不會買我們產品的人
但實際上這些人將會是我們的潛在顧客,只要我們能去除消費障礙,就能扭轉局勢。
  • 例如改變通路:如基金從經紀人銷售改成可從銀行購買
  • 提供較低階產品:可降低售價;或像基金從單筆高門檻,但每月定期定額

對顧客進行價值分析
找出產品對客戶的好處,帶給他們的滿足與不滿足處。做為未來改善的參考。

「非競爭者」分析
找出現在不是公司競爭者,但隨著時間或科技的進步,可能會變成強力競爭者。
  • 手機對上數位相機
  • 搜尋引擎、商業網站(人力、房仲)對上報紙分類廣告
  • APP 打擊 瀏覽器



※ ※ ※ ※ ※ ※ ※ ※ ※ ※ ※ ※
面對未來的四個市場


    要採用走動式管理「Walk outside」來認識市場。請經理人走到市場去,這樣才能預見產品的趨勢。而且,不僅是到自己的通路或市場,也要去競爭者或非競爭者的地盤探訪。這樣才能更深入體會消費者或非消費者如何取得與使用產品或服務。

    這是因為企業面對的是未來「生活方式」的市場。過去的企業在面對市場主要是用「社會經濟」區分。也就是依消費者不同的收入區間,去劃分不同的產品(市場)。但當有些產品,其價格不在是購買的制約因素時,市場本身就有了變化。例如:家中的第二輛車,可能就是強調如何滿足家庭生活中的特殊活動需求。這種所謂「生活方式」市場,是指一個潛在的消費者,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自行選擇價值與期望。所以要真正走進市場觀察,才能發現市場的變化。

    而過去的市場劃分為消費品市場和工業品市場。未來也將隨之重新產生四個新市場區別:
  • 通信與資訊市場:是最易進入也最大的。
  • 環境市場:是充滿最多未來機會的。包括水和空氣等污染處理設備市場、農業生物市場、能源市場(尤是指可再生能源)。
  • 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維護:特別是交通體係。
  • 人口市場:屬投資型產品市場:如為儲備老年生活所需資金的相關作為。



※ ※ ※ ※ ※ ※ ※ ※ ※ ※ ※ ※
行銷的創新和企業家精神


    產品、市場和行銷管道是給企業帶來成果的三個方面。

    三者間應該要保持衡,而非偏重任一方。過去,企業常只注重在產品身上。但實際上,市場和行銷管道的選擇,往往更重要。但對它們的控制卻很困難。企業可以對自己的產品進行改造,但卻無法命令市場或行銷管道隨已意做出變動。所以對它們投注心力,做出分析,或許將能激發出更多的創意和機會。

    特別是,現今的企業生產是市場導向型的,所以更要改變以往重生產,輕行銷的觀念。將行銷看作是與其它企業區隔的重要功能。但行銷並非只是銷售部門的工作,而是各個部門都要有對行銷的關注與職責,直接體現企業為顧客服務的根本目的。

    而要進行市場行銷就要先樹立目標,而樹立目標的前提則是:做出經營中心的決策和市場地位的決策,也就是所謂的競爭策略。

    不是想著要囊括整個市場,而是先找出利基市場。尤其小公司資源有限(即使大公司也應該如此),所以更要集中火力。先建立出領先的市場地位,達到最優的市占率。

    想達到最優的市占率,前提是從用戶角度出發,思考他們的用意、價值和現實情況。客戶為每一件產品所願支付的價格,取決於什麼對他最有意義,也取決於是否符合現實情況。這是顧客對「價值」的觀念。凡弄清楚顧客真正想買什麼的企業,才有機會贏得成功。

    最後依照客戶對價值的想法,在產品或服務上的創新,在市場、消費者行為和價值上創新或在管理方面進行創新。這樣企業家的成功機率就才會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