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3日 星期一

書摘:『發現我的天才』


發現我的天才
  • 作者:馬克斯.巴金漢、唐諾.克里夫頓 (Marcus Buckingham & Donald O. Clifton, Ph.D.)
  • 譯者:蔡文英
  • 出版社:商業周刊
  • 出版日期:2011年01月25日


人生真正的悲哀不在於缺乏足夠的能力
而是在於未能利用與生俱來的天賦

  
    如果能從自己身上,找到某種感覺做起來得心應手的行為的重複模式;然後想辦法將這些模式變成真正、有生產力的能力。所謂能力是指 一種活動中持續近乎完美的表現


自信的人生最重要的三項原則:
  1. 能力活動必須是常態的表現:唯有了解自己做某件事時能週而復始、樂此不疲並表現傑出,才稱得上是一種能力。
  2. 卓越不代表全才:成功者很少是全方位人才,但必然特質鮮明
  3. 唯有將能力發揮到極致才能脫穎而出,而不是去改善缺點:試著控制弱點,找出避免或降低損害的方法;然後將其餘的精力去磨練自己的優點,精益求精。
建立自信的三種工具
  • 區別天賦與能力
    • 人可以透過練習讓自己的能力更完美,卻無法達到完美的境界,這就是天賦和能力的不同。天賦是天生且自然反覆出現的思想、感覺或行為模式。
    • 由天賦、知識、技巧三個要素構成能力。其中知識和技巧都可靠學習和練習來獲得
    • 有許多的角色在獲得相關的知識與技巧後,可以達到某種程度的表現,但如果欠缺必要的天賦,永遠無法持續近乎完美的表現
建立真正能力的關鍵,在於找出最主要的天賦,以知識和經驗使其更完善。 
  • 找出主要天賦的方法
  • 仔細觀察自己,嘗試某種活動時學習有多快,會不會專注到廢寢忘食 (註:可參考彼得杜拉克的回饋分析)
  • 使用蓋洛普的 「能力發現剖析測驗」(註: 買書會有附測驗帳號)
  • 形容天賦的共同語言
利用更精確的語言來說明能力。這樣才能更精確、實際的幫助我們解釋能力 (本書提出了34 種特質 :1成就∕2行動∕3適應∕4分析∕5統籌∕6信仰∕7統率∕8溝通∕9競爭∕10關聯∕11回顧∕12審慎∕13伯樂∕14紀律∕15體諒∕16公平∕17專注∕18前瞻∕19和諧∕20理念∕21包容∕22個別∕23蒐集∕24思維∕25學習∕26完美∕27積極∕28交往∕29責任∕30排難∕31自信∕32追求∕33戰略∕34取悅 )

※ ※ ※ ※ ※ ※ ※ ※ ※ ※ ※ ※
天賦無敵


    能力不光是在『近乎完美』時才吸引人,其一貫性也同樣驚人。每個人的能力都是創造出來的,從某些特別且原始的本質發展而來,透過練習與學習,可以增加知識與技巧,其他諸如天賦,則只須加以琢磨即可。

(知識 + 技巧) ^ 天賦
  • 知識引進門。為了培養能力,人們需要兩種不同的知識。
  • 一種是實際的知識,即內容。例如在學語言時要背字彙。這類的知識不會帶來卓越,但卻是卓越的成就的基礎。
  • 另一種則是無法從書本或課堂上學到的經驗。而經驗的一部分來自於實務,也就是知道怎麼做效果比較好。而另一種經驗才比較傾向於概念,最明顯的例子是自我價值與自覺。我們有時會說:「某某人變了」,通常是指他的價值觀改變了。所以想改變人生,以能力造福他人,請改變價值觀,別浪費時間改變天賦
  • 技巧可磨練,但成不了神
    聰明的人會將所累積的知識,轉變成連續步驟,遵循這些步驟,將有不錯的表現。例如公開演說的基本技巧:
一、先跟聽眾預告內容式的開場
二、然後進入正題
三、最後結尾時回頭提醒聽眾前述內容的重點
    技巧可避免錯誤的嘗試,所以我們要學習與練習相關的技巧。技巧是有用的,但儘管有助於表現,但仍無法讓人脫穎而出。就像學會的文法是無法造就出動人的文章。因此技巧是使最佳的簡單秘訣流傳下去,但卻無法掩蓋缺乏天分的事實。
  • 天賦不滅
    天賦是與生俱來的特別能力或特質。任何一種具有效益的重複性思想、感情或行為模式都可以稱為天賦。因此即使看似負面的天性,若也能帶來效益也可稱為天賦。技巧決定一個人能否做某一件事,然而天賦透露這件能做得多好
    因此我們的重點不是放棄修補弱點,而是應該認清事實,進行損害控制。改善缺點可以避免失敗,但無法讓你更優秀



每個人都有弱點,但弱點不必然使你失敗;
但想要成功卻唯有發揮優點和特長,也就是發揮你與生俱來的天賦。

所以試著找出自己的天賦,並努力的讓它更加茁壯



讀後心得
這本書給了我當頭棒喝,過去我總是努力的學習我不擅長的事。想要藉此讓自己更優秀,但雖然有所進步,但效果卻是有限的。我不太聰明,而且測驗顯示我的左右腦能力皆不突出,落在左腦和右腦的中間。不過,換個角度想,我左腦負責的語文、邏輯等理性思考比右腦人強;右腦掌管的視覺、直觀等概略性思考則會比左腦人強。哈~ 這樣想是不是比較樂觀。所以我要持續加強我融合左右腦能力的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