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7日 星期五

書摘:『槓桿英語學習術』


槓桿英語學習術
  • 作者:本田直之
  • 譯者:趙韻毅
  •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17日

英語力不是「投資選項」而是「必備的基本資產」


英語的重要性
可避免邊緣化。英文好不僅能增加機會(包括升學、就業 …),還可增廣見聞,因為大部份第一手的消息都會用英語傳播。不會英文的話就只能等別人挑選翻譯後的產出。
不會英語的六大差異
  1. 資訊差異:不會英文,所能接收的資訊範圍自然會受限,只會接收到別人挑選過後的。
  2. 收入差異:在台灣為例,會英文的人收入會高出3~5000元,若能到外商工作差異就更大。(註:以軟體工程師為例,在一般的台灣公司上班大概只有3萬出頭,做久些可能勉強有個5萬元;但到一些外商公司,其起薪可能就有十餘萬,年薪隨隨便便都破百,更別提福利的差異)。
  3. 時間差異:不會英文就只能等別人翻譯,自然會比別人慢很多。尤其台灣更明顯,很多資訊類的翻譯書因銷路不佳,連翻成中文的機會都沒有,還得靠簡體版。
  4. 人脈差異:從Facebook 上就可看出,只能交local朋友和有國外朋友的差異。
  5. 樂趣差異:這在旅行時最明顯,因為英文在很多國家都可通行,透過英文才有機會自己瞭解當地文化或與當地人交談。起碼這樣才有能力當個背包客。
  6. 思考差異:若能透過英文則可以接觸到其它文化,包括非英文語系的國家。這樣才能讓我們有多元思考的機會。另外當然就是會英文才有機會到外商公司認識不同的人,甚至是派駐到其它國家。

※ ※ ※ ※ ※ ※ ※ ※ ※ ※ ※ ※
學習英文的障礙

  
    英語學習看不到效果,最主要是目標設定太高。「想要講正確英語」是學英語的最大障礙!對於以英語為母語的人來說,他們並不會要求外國人要講「無懈可擊的英語」。只要能認清這個事實,應該就可以放輕鬆一點。因為就算英語不是講得很正確,可是對方卻可以瞭解我的意思。( ps. 這讓我想起我的一個小故事,話說有年去我去京都玩,迷路又遲到怕趕不上遊覽車;只好拿著地圖問路邊倆個日本阿婆,我只說:「To.. To .. To」倆位阿婆就知要幫我指路了耶 哈 )


英文不好的原因
  1. 目標太高:非要講一口跟外國人一樣正確的英文
  2. 看不見成效:用功苦學基本功如文法或單字,但卻沒有機會運用
  3. 怕講錯丟臉 (ps. 我就是那個臉皮薄的人)

克服的方法
  1. 不要怕丟臉。先學基本的、可以派上用場的會話,然後試著開口講就對了。
  2. 根治「思考停滯」的毛病。「因為我○○,所以我不行啦」(例:「因為剛換工作,所以自己沒辦法控制時間」「因為年紀大了,所以記憶力無法像年輕人那麼好」...),若從一開始就給自己藉口與否定自己,那絕對不可能會學好的。要告訴自己:『即使是擅長英語的人,其中應該有為數不少的人在一開始是完全不會講英語的。所以我也可以。』
  3. 建立有瑕疵才是英語主流的觀念。即使是美國人也不見得都講的正確無誤,小布希總統連「potato」都會拼錯。(ps. 想想我們臺灣人的中文也是很多人錯字連篇、句不成章)
  4. 要有效的產出。不要學些一輩子也用不上的東西,先學習生活上、工作上會用到的,這樣才會立即收到效果,而建立信心。


※ ※ ※ ※ ※ ※ ※ ※ ※ ※ ※ ※
傳統英語學習法的「七大謊言」 


    如果忽略掉「找出明確的目標和掌握自己的程度」這步簡單的確認作業,應該就會有很多人陷入「傳統的學習方式」的失敗模式當中。要了解自己,而不誤信一些程度好的人的偏方,通常那都不適用於英語程度還是玩票性質的人

  • 謊言一:聽英語廣播電台,讓自己「置身英語環境」
「如果每天都能持續不斷的聽英語新聞,習慣成自然,就可以把英語學好」。也許有人因為相信這種說法,所以選擇用聽廣播的方式練習英語,拚命的練習聽力。但是,如果是自己沒有興趣的話題,就算一直開著,也只是浪費時間,自己絕對不會記得任何內容。那些內容就好像是背景音樂一樣,聽不懂的部份還是聽不懂。對才剛建立基本能力的人而言,根本是毫無意義的訓練。  
  • 謊言二:練習看沒有字幕的英語影集或電影
「因為很喜歡西洋影集和電影,這樣的訓練既可以享受看電影的樂趣,又可以學英語,可以說是一石二鳥的好方法」,但是,要做到不看字幕就能夠理解劇情的英語程度,可以說僅次於同步口譯的水準,可想而知程度有多高了。而且有些影集充滿專業術語,翻成Local語言都還是有聽沒有懂了。所以如果是要讓英語能力更上一層樓的人或許是不錯的選擇,但是這種內容絕對不適合初學者。 
  • 謊言三:總之去英語補習班就對了
「授課的老師都是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可以同時完成聽、說的產出!」當然,這點絕對是事實,但是,那種沒有特定目標只是去上補習班就能夠講好英語的人,我個人從來沒看到過。對於去英語補習班這點,如果方法用錯了,最後就變成只是「練習的時間」。而且如果是團體學習,因為是一對多的教學,導致學生不會有太多的「發言機會」,因此真要嚴格說起來,只是浪費金錢和時間罷了。這樣的教學方式所產生的最大問題,就是學生是處於被動的狀態。要讓被動的人學好英文簡直是天方夜譚。 
  • 謊言四:去考TOEIC 驗證自己的能力
TOEIC 和聯合國英檢是學好英語的里程碑,但是得高分=英語好,這樣的等式並不是絕對成立的。如果在毫無準備的狀況下就去考試,成績絕對不會好,也許就會有人因為這樣受到打擊而放棄英語。也有些人可能繼續努力嘗試,但是不管怎麼努力都沒辦法拿高分,而飽受挫折。在經過多次的努力,雖然分數有逐漸提升,但是本身的英語技巧卻沒辦法提升。只是因考試技巧而讓成績變好罷了
  • 謊言五:多背單字,聽、說都不是問題
「就是因為字彙不夠,所以聽不懂,也不會講」。好像很多人都是因為這樣的想法,所以拚命在背單字。「首先,最少要背三千個單字。如果能有五千個單字的程度,就應該可以有相當幅度的進步」。雖然,這未必是錯的,但是漫無目的亂做一通是沒辦法成為有效的槓桿學習術。如果只是打開字典從A開頭的字依序背下去,或是選擇準備大學聯考的單字大全硬背,根本是毫無意義的事。除非你是學生為了考試。  
  • 謊言六:回到原點,從國一英語課本重頭來過
「如果真的覺得英語不行,最好是從基礎開始從頭再來」,有這種想法很了不起,但是通常很難有毅力持續到最後。對於忙碌的上班族或是商務人士來說,沒有時間去追根究抵,也沒有機會花很多時間去做一件事。即使是有閒工夫的人,因為目標太過遠大,所以容易讓人覺得厭煩。只是想要開口說英語的人,要清楚告訴自己「簡單的文法已經夠用了」,有這種認知才是上策。  
  • 謊言七:下定決心出國留學
「會講英語的人=有海外生活經驗的人」。當然這應該是事實,但是,如果覺得有出國留學,就能馬上講一口流利的英語,這種想法純粹只是在做夢。在美國或英國當地的語言學校,有很多都是來自「非英語系」的亞洲學生或歐洲留學生。雖然這些人選擇到海外生活,不過還是都跟自己國家的人在一起,最後都是在講自己國家的語言..很多都是這種結果。而且如果只是被動的去上課,跟在自己國家去英語補習班就沒有什麼差別?

※ ※ ※ ※ ※ ※ ※ ※ ※ ※ ※ ※
偏好英語學習法

  
    所謂的槓桿英語學習術,就是用偏好,讓你會說英語。將自己偏好的做法模式化,針對自己較感興趣的領域,先背熟一百個單字、二十個慣用語。運用自己的喜好真正學會屬於自己的英語。將80%的精力花在可以看到立即效果的學習上只要投入一點點的力氣,就能得到超乎想像的效果。這樣自然而然就會越學越多。


    怎麼做?
首先要認識自己的程度:
(1)職業水準 (2)派的上用場的 (3)玩票 (←我想需要這本書的應該跟我一樣是這個水平,這的等級的俗稱叫「上不了台面」)
     接著,替自己量身打造!
  • 80% 精力放在可以速效的部份 
  1. 找出100個偏好字彙。還可以再區分成偏好單字和工作專用術語單字。
  2. 找出20個偏好說法。包括10個寒暄用語和10個常用語。還可以再區分成生活上用的和工作上用的。
  3. 練習自我介紹
  4. 找出幾個有興趣的主題。試著閱讀與用自己得話說出做介紹。一次一個不用貪心。
  5. 學習get、have等等的常用單字的用法
  • 20% 精力放在基本功
  1. 背更多單字與練習更多句子:著重在英語結構的理解 
  2. 訓練聽力:著重在聽懂的能力與發音、節奏和語調 

    集中火力三個月,比你瞎讀一輩子更有用。上帝對每個人最公平的一件事,就是一天都只有24個小時,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比你更懂得運用時間。以100天為期限,努力的學習與練習。每一個100天為里程碑,不斷的擴充,一方面有期限才能衡量效果,但又不會壓力過大心生厭煩。而且在每一個階段的成長下,建立起自己的英語力
    另外若能再配合下列方式,將達N倍的學習效果
  • 量身打造的一對一英語會話教學 (要找和你有相同興趣的老師)
  • 專攻自我介紹
  • 出國旅行、海外出差
  • 找到擁有共同的興趣、可以說英語的朋友
  • 反覆聆聽自己有興趣的有聲書和CD

※ ※ ※ ※ ※ ※ ※ ※ ※ ※ ※ ※
其它簡單有用的槓桿學習術

  • 槓桿式單字記憶法:
一、選取100個自己有興趣的單字範圍。
二、運用「四感」檢視一遍,區分出「已記住」和「記不住」的單字。
三、運用四感製作「看了很多次卻還是記不起來」的生字筆記。
四、將不容易記得的單字做成字卡,隨時複習。
  • 槓桿式聽力訓練法:
一、選擇單字少的偏好範疇聽力教材。
二、選擇自己有興趣會是充分理解背景的「偏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