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9日 星期日

Provocative Operation 刺激性操作


    用於創新思考的過程,有點像是為某個idea 舉上休戰的白旗或免戰牌,意味著不可被射殺 (抹煞)。用意是保護跳脫常軌的想法,而通常新的創意常巔覆過去的想法。人類因「白日夢」成真而偉大。

練習

PO車種﹜的輪胎應該是方的…… →將常規打破,找出可能性
PO買家﹜買的東西是由商家幫他們買單…… →將流程逆轉,找出突破點


    而這樣的練習或手法,就是用來迫使我們脫離認知的常軌,盡情的天馬行空。或是提供一個截然不同的新起點。可使用的手段如用隨機單字法(隨機關聯法),透過隨機翻字典(或準備一份常見名詞表),任意組合倆個毫不相干的詞當看到詞彙時要找出其特性,然後將特性套在另一個詞彙上,訓練聯想力。

練習

香菸PO青蛙﹜:青蛙會跳,所以我們設計會很快熄的菸,讓癮君子分段抽。
電視PO起司﹜:起司上有洞,所以我們讓電視有洞;螢幕上可以有多個視窗,可同時看多個節目。


    另外,在現實世界中,答案往往不只一個。讓手上多幾個可供評量的答案,才能找出符合需求又善用資源的最佳選擇。可用的手法如利用已知的答案去找其它對應的替代方案。

練習

面對價格調整的三種選擇,(1)不變 (2)漲價 (3)降價

替代方案:
只調部分商品、改變商品內容、增加促銷手段 (例:集點、包裹搭售)



    創意最弱的環節,往往出在收成期我們常只重出線者,而忘了遺珠。或許在適當的裁切、或轉移價值、或尋找其他替代方案後,又變成了好點子。最有名的例子就是「3M便利貼」了,將失敗的不黏的黏膠轉換成新的產品。

2012年1月28日 星期六

書摘:『6頂思考帽』


6頂思考帽:增進思考成效的6種魔法
  • 作者:愛德華.狄波諾 (Edward de Bono)
  • 譯者:劉慧玉
  • 出版社:臉譜
  • 出版日期:2010年06月15日


一次只戴一頂帽子,一次只想一件事情
六頂帽子,六種思維模式,
帽子自由取戴,角度隨時切換


    思考的天敵來自於複雜,而複雜會容易使人產生困惑。而透過水平思考的思維訓練,將可幫忙解除困惑。其主要目的
  1. 簡化思考:讓思考者可以一次處理一件事。面對情緒、邏輯、資訊、期待、創意等紛至沓來的思緒,可以個別應付。
  2. 允許思考切換:提供一種明確溫和的語彙,維護個人的人格與自尊。用角色扮演的遊戲,使大家投入近行集體思考。
其特殊的價值則包括
  1. 建立規則,使精簡自律的高品質會議得以呈現。
  2. 讓參加者在扮演不同角色中,取得成就感,並發展成正向循環。

    簡單的說,就是透過這六種不同的「思考角色」的扮演,讓自我去渡假。透過角色的面具,使全體更專注於思考。
直覺、情感
發火、情緒及感受,也是預感跟直覺、熱情
積極、正面
陽光,明亮及樂觀,建設性,機會
指揮、控
冷靜的,控制的,交響樂團,指揮,思考如何去思考
中立、客觀
純粹事實、數據與資訊
謹慎、負面
何以行不通
創意、巧思
豐饒、創意、種子發芽而出。轉移、刺激


※ ※ ※ ※ ※ ※ ※ ※ ※ ※ ※ ※
小紅帽→情緒


    說出自己對這個議題的情緒與感覺 → 探索非理性層面的愛惡。這是基於若完全不把情緒帶入思考的過程,將會讓情緒變成潛意識,不著痕跡的影響思路。還不如開放發洩的管道加以疏通。不過要良好的使用「紅帽」角色,最難克服的其實是企圖掩蓋或為情緒做解釋。

   任何好的決定其實終究不脫情緒的影響,包括
  1. 背景情緒:如恐懼、氣憤、懷疑、嫉妒等。
  2. 認知:如認定某人為好人或壞人。或如認定某事有廣告成份。
  3. 決策:如自利心或偏好。
  4. 直覺或預感:這包括正面和負面的想法。其成因可能是基於過去經驗的複雜判斷。『我感覺…,所以我認為…』。

【紅帽價值】
 情緒需要蘊釀,使用紅帽來表態可減少磨擦,也可建立消退的時間帶


※ ※ ※ ※ ※ ※ ※ ※ ※ ※ ※ ※
小白帽→資訊

    純粹的提供事實,把爭論擺一旁。集中焦點,公正的清楚分辨「事實」與「推論」。可接受現實裡的多軌體系
  1. Believed facts:認定的事實
  2. Checked facts:確認的事實
  3. belief:未確認的事實,可適度的存在,如假設等

但不管哪一種,其關鍵是不可以加油添醋。絕對不允許有個人的看法。


【白帽價值】
只關心資訊情報是否可用

 
※ ※ ※ ※ ※ ※ ※ ※ ※ ※ ※ ※
小黃帽→正向思考


    將焦點放在這個想法所帶來的優點上,提出建設性思考與創造事物,但也要有邏輯性。尤其是價值和好處可能非顯而易見地,故更值得去發掘。
    歷史上處處可見不切實際的夢想激起的美夢成真。若一直局限在已知的可靠範圍內,則將難有進步。而且只有提出後放在清單中,我們才有評估與選擇的機會。也因此我們可以將黃帽意見標上機率,來區分可行性。要注意,樂觀要帶來好的行動!若只帶來希望則可能只是個空談的錯誤。
    除了上述的評估模式,黃帽也可充當提案者。用來說明過往經驗的或傳統可行的問題解決方案。也可進入投機模式,在看到可能的利益與價值時,展開正面的企圖心。最後是願景模式,為思考的方向或行動設定方向。


【黃帽價值】
就黃帽而言效能比新意重要,
創意留給綠帽。
黃帽則是專注於找出事物的正面價值。


※ ※ ※ ※ ※ ※ ※ ※ ※ ※ ※ ※
小黑帽→負面思考

    黑帽思考永遠講求邏輯性,它是負向思考,但不是情緒性的。所以每個黑帽意見都要提出邏輯說明。它代表了批評但非選邊站,而是站在事實上提出負面邏輯。可和黃帽意見間交互切磋。
    大部份人都擅常使用「黑帽」,但實際卻落入了紅帽領域。要注意不帶情緒才是良好的黑帽。負面的思考容易且迷人,故要適時避免沉溺其中。並要注意不能讓「心態」被導向負面,只有邏輯是負向的。

面對負面意見時如何處理?
  1. 面對並同意
  2. 同意,但提出機率不高的平行觀點
  3. 同意,並提出應對方法
  4. 否定,提出邏輯原因
  5. 提出其它替代觀點

【黑帽價值】 
可指出可能的風險、瑕疵及未來潛藏的問題。
但在面對創新意見時,應先用黃帽來檢視。
遇到問題時,才先用黑帽來過濾。
這樣才能避免扼殺有創意的幼苗。


※ ※ ※ ※ ※ ※ ※ ※ ※ ※ ※ ※
小綠帽→創意


    提供給新思維的保護傘。任何綠帽意見都要被認真看待,這樣才能鼓勵創意。所以「綠帽」是為了找出更多的替代方案或已提出的替代方案的改革方案。是一種期待創新的積極意圖。
    透過水平思考法 (註:用【Provocative Operation】訓練法) 來找出可轉移的價值,吸取其它成功方案的成功原則或專注於差異的分析。來創造出新的可能。


【綠帽價值】
新點子、新概念、新領悟。
提出看問題的其它角度。 


※ ※ ※ ※ ※ ※ ※ ※ ※ ※ ※ ※
小藍帽→需求與控制


    通常主席是負責藍帽角色,但也可指派其它人或歡迎成員隨時戴起藍帽。藍帽思考者負責將離題者或逾越角色尺度者拉回主題,或是將過長的顏色角色討論予以轉換。也就是說告訴自己或其它人該戴上哪一頂帽子,該進行哪一個程序。定義評估的優先順序、各種陳述的限制或調配思考工具。
    經由正確提問→界定問題→指定思考任務,來進行聚焦。進而找出問題的核心或問題背後的問題。確保整個思考的步驟有按照:目的→輸入→方法→選擇→執行,這PISCO的順序進展。


【藍帽價值】
思考你的思考。組織你的思考。
控制其它思考帽的發言界線。
藍帽思考者要不時在各段落進行歸納,並在最後負責總結成果。


※ ※ ※ ※ ※ ※ ※ ※ ※ ※ ※ ※
可以用於進行六頂思考帽思考程序的流程圖






讀後心得
我在想雖說這是一種集體思考的運行模式,但若運用於自己在思考問題時,其實也會非常有用的。如果能忠實的自我切割思考,輪流扮演不同角色來思考自己的提案或創新想法。相信也會達到一定的成效。當然,前提是不會弄的精神分裂才好。




2012年1月27日 星期五

書摘:『槓桿英語學習術』


槓桿英語學習術
  • 作者:本田直之
  • 譯者:趙韻毅
  •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17日

英語力不是「投資選項」而是「必備的基本資產」


英語的重要性
可避免邊緣化。英文好不僅能增加機會(包括升學、就業 …),還可增廣見聞,因為大部份第一手的消息都會用英語傳播。不會英文的話就只能等別人挑選翻譯後的產出。
不會英語的六大差異
  1. 資訊差異:不會英文,所能接收的資訊範圍自然會受限,只會接收到別人挑選過後的。
  2. 收入差異:在台灣為例,會英文的人收入會高出3~5000元,若能到外商工作差異就更大。(註:以軟體工程師為例,在一般的台灣公司上班大概只有3萬出頭,做久些可能勉強有個5萬元;但到一些外商公司,其起薪可能就有十餘萬,年薪隨隨便便都破百,更別提福利的差異)。
  3. 時間差異:不會英文就只能等別人翻譯,自然會比別人慢很多。尤其台灣更明顯,很多資訊類的翻譯書因銷路不佳,連翻成中文的機會都沒有,還得靠簡體版。
  4. 人脈差異:從Facebook 上就可看出,只能交local朋友和有國外朋友的差異。
  5. 樂趣差異:這在旅行時最明顯,因為英文在很多國家都可通行,透過英文才有機會自己瞭解當地文化或與當地人交談。起碼這樣才有能力當個背包客。
  6. 思考差異:若能透過英文則可以接觸到其它文化,包括非英文語系的國家。這樣才能讓我們有多元思考的機會。另外當然就是會英文才有機會到外商公司認識不同的人,甚至是派駐到其它國家。

※ ※ ※ ※ ※ ※ ※ ※ ※ ※ ※ ※
學習英文的障礙

  
    英語學習看不到效果,最主要是目標設定太高。「想要講正確英語」是學英語的最大障礙!對於以英語為母語的人來說,他們並不會要求外國人要講「無懈可擊的英語」。只要能認清這個事實,應該就可以放輕鬆一點。因為就算英語不是講得很正確,可是對方卻可以瞭解我的意思。( ps. 這讓我想起我的一個小故事,話說有年去我去京都玩,迷路又遲到怕趕不上遊覽車;只好拿著地圖問路邊倆個日本阿婆,我只說:「To.. To .. To」倆位阿婆就知要幫我指路了耶 哈 )


英文不好的原因
  1. 目標太高:非要講一口跟外國人一樣正確的英文
  2. 看不見成效:用功苦學基本功如文法或單字,但卻沒有機會運用
  3. 怕講錯丟臉 (ps. 我就是那個臉皮薄的人)

克服的方法
  1. 不要怕丟臉。先學基本的、可以派上用場的會話,然後試著開口講就對了。
  2. 根治「思考停滯」的毛病。「因為我○○,所以我不行啦」(例:「因為剛換工作,所以自己沒辦法控制時間」「因為年紀大了,所以記憶力無法像年輕人那麼好」...),若從一開始就給自己藉口與否定自己,那絕對不可能會學好的。要告訴自己:『即使是擅長英語的人,其中應該有為數不少的人在一開始是完全不會講英語的。所以我也可以。』
  3. 建立有瑕疵才是英語主流的觀念。即使是美國人也不見得都講的正確無誤,小布希總統連「potato」都會拼錯。(ps. 想想我們臺灣人的中文也是很多人錯字連篇、句不成章)
  4. 要有效的產出。不要學些一輩子也用不上的東西,先學習生活上、工作上會用到的,這樣才會立即收到效果,而建立信心。


※ ※ ※ ※ ※ ※ ※ ※ ※ ※ ※ ※
傳統英語學習法的「七大謊言」 


    如果忽略掉「找出明確的目標和掌握自己的程度」這步簡單的確認作業,應該就會有很多人陷入「傳統的學習方式」的失敗模式當中。要了解自己,而不誤信一些程度好的人的偏方,通常那都不適用於英語程度還是玩票性質的人

  • 謊言一:聽英語廣播電台,讓自己「置身英語環境」
「如果每天都能持續不斷的聽英語新聞,習慣成自然,就可以把英語學好」。也許有人因為相信這種說法,所以選擇用聽廣播的方式練習英語,拚命的練習聽力。但是,如果是自己沒有興趣的話題,就算一直開著,也只是浪費時間,自己絕對不會記得任何內容。那些內容就好像是背景音樂一樣,聽不懂的部份還是聽不懂。對才剛建立基本能力的人而言,根本是毫無意義的訓練。  
  • 謊言二:練習看沒有字幕的英語影集或電影
「因為很喜歡西洋影集和電影,這樣的訓練既可以享受看電影的樂趣,又可以學英語,可以說是一石二鳥的好方法」,但是,要做到不看字幕就能夠理解劇情的英語程度,可以說僅次於同步口譯的水準,可想而知程度有多高了。而且有些影集充滿專業術語,翻成Local語言都還是有聽沒有懂了。所以如果是要讓英語能力更上一層樓的人或許是不錯的選擇,但是這種內容絕對不適合初學者。 
  • 謊言三:總之去英語補習班就對了
「授課的老師都是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可以同時完成聽、說的產出!」當然,這點絕對是事實,但是,那種沒有特定目標只是去上補習班就能夠講好英語的人,我個人從來沒看到過。對於去英語補習班這點,如果方法用錯了,最後就變成只是「練習的時間」。而且如果是團體學習,因為是一對多的教學,導致學生不會有太多的「發言機會」,因此真要嚴格說起來,只是浪費金錢和時間罷了。這樣的教學方式所產生的最大問題,就是學生是處於被動的狀態。要讓被動的人學好英文簡直是天方夜譚。 
  • 謊言四:去考TOEIC 驗證自己的能力
TOEIC 和聯合國英檢是學好英語的里程碑,但是得高分=英語好,這樣的等式並不是絕對成立的。如果在毫無準備的狀況下就去考試,成績絕對不會好,也許就會有人因為這樣受到打擊而放棄英語。也有些人可能繼續努力嘗試,但是不管怎麼努力都沒辦法拿高分,而飽受挫折。在經過多次的努力,雖然分數有逐漸提升,但是本身的英語技巧卻沒辦法提升。只是因考試技巧而讓成績變好罷了
  • 謊言五:多背單字,聽、說都不是問題
「就是因為字彙不夠,所以聽不懂,也不會講」。好像很多人都是因為這樣的想法,所以拚命在背單字。「首先,最少要背三千個單字。如果能有五千個單字的程度,就應該可以有相當幅度的進步」。雖然,這未必是錯的,但是漫無目的亂做一通是沒辦法成為有效的槓桿學習術。如果只是打開字典從A開頭的字依序背下去,或是選擇準備大學聯考的單字大全硬背,根本是毫無意義的事。除非你是學生為了考試。  
  • 謊言六:回到原點,從國一英語課本重頭來過
「如果真的覺得英語不行,最好是從基礎開始從頭再來」,有這種想法很了不起,但是通常很難有毅力持續到最後。對於忙碌的上班族或是商務人士來說,沒有時間去追根究抵,也沒有機會花很多時間去做一件事。即使是有閒工夫的人,因為目標太過遠大,所以容易讓人覺得厭煩。只是想要開口說英語的人,要清楚告訴自己「簡單的文法已經夠用了」,有這種認知才是上策。  
  • 謊言七:下定決心出國留學
「會講英語的人=有海外生活經驗的人」。當然這應該是事實,但是,如果覺得有出國留學,就能馬上講一口流利的英語,這種想法純粹只是在做夢。在美國或英國當地的語言學校,有很多都是來自「非英語系」的亞洲學生或歐洲留學生。雖然這些人選擇到海外生活,不過還是都跟自己國家的人在一起,最後都是在講自己國家的語言..很多都是這種結果。而且如果只是被動的去上課,跟在自己國家去英語補習班就沒有什麼差別?

※ ※ ※ ※ ※ ※ ※ ※ ※ ※ ※ ※
偏好英語學習法

  
    所謂的槓桿英語學習術,就是用偏好,讓你會說英語。將自己偏好的做法模式化,針對自己較感興趣的領域,先背熟一百個單字、二十個慣用語。運用自己的喜好真正學會屬於自己的英語。將80%的精力花在可以看到立即效果的學習上只要投入一點點的力氣,就能得到超乎想像的效果。這樣自然而然就會越學越多。


    怎麼做?
首先要認識自己的程度:
(1)職業水準 (2)派的上用場的 (3)玩票 (←我想需要這本書的應該跟我一樣是這個水平,這的等級的俗稱叫「上不了台面」)
     接著,替自己量身打造!
  • 80% 精力放在可以速效的部份 
  1. 找出100個偏好字彙。還可以再區分成偏好單字和工作專用術語單字。
  2. 找出20個偏好說法。包括10個寒暄用語和10個常用語。還可以再區分成生活上用的和工作上用的。
  3. 練習自我介紹
  4. 找出幾個有興趣的主題。試著閱讀與用自己得話說出做介紹。一次一個不用貪心。
  5. 學習get、have等等的常用單字的用法
  • 20% 精力放在基本功
  1. 背更多單字與練習更多句子:著重在英語結構的理解 
  2. 訓練聽力:著重在聽懂的能力與發音、節奏和語調 

    集中火力三個月,比你瞎讀一輩子更有用。上帝對每個人最公平的一件事,就是一天都只有24個小時,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比你更懂得運用時間。以100天為期限,努力的學習與練習。每一個100天為里程碑,不斷的擴充,一方面有期限才能衡量效果,但又不會壓力過大心生厭煩。而且在每一個階段的成長下,建立起自己的英語力
    另外若能再配合下列方式,將達N倍的學習效果
  • 量身打造的一對一英語會話教學 (要找和你有相同興趣的老師)
  • 專攻自我介紹
  • 出國旅行、海外出差
  • 找到擁有共同的興趣、可以說英語的朋友
  • 反覆聆聽自己有興趣的有聲書和CD

※ ※ ※ ※ ※ ※ ※ ※ ※ ※ ※ ※
其它簡單有用的槓桿學習術

  • 槓桿式單字記憶法:
一、選取100個自己有興趣的單字範圍。
二、運用「四感」檢視一遍,區分出「已記住」和「記不住」的單字。
三、運用四感製作「看了很多次卻還是記不起來」的生字筆記。
四、將不容易記得的單字做成字卡,隨時複習。
  • 槓桿式聽力訓練法:
一、選擇單字少的偏好範疇聽力教材。
二、選擇自己有興趣會是充分理解背景的「偏好教材」。 


書摘:『槓桿學習全攻略』


槓桿學習全攻略 :時間最少成效最大的終極學習術
  • 作者:本田直之
  • 譯者:詹慕如
  • 出版社:高寶
  •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01日


懶惰的人想用最短距離獲得最大成果的方法=學習


    對成年人而言,學習並不是個「總有一天用得上……」的遙遠夢想,而是一種「能在工作上發揮確實功效,將來也能持續獲得回報的自我投資」。所以說學習是一種可以累積的「自我資產」,好讓自己在一生中持續獲得「回報」的投資


常見學習有三種類型:

  • 第一種學習 考試、證照
合格之後即可進入下個階段。考大學就是典型的例子。
  • 第二種學習 知識、方法
雖然沒有考試合格的明確目標,但是有助於自我成長或者職涯發展。例如金融知識、語言、IT等等。可以從書本、雜誌、研習會、補習班、其他人身上學習累積。
  • 第三種學習 情報
雖然沒有考試合格的目標,但是身為專業人士,每天的生活中不斷擷取資訊,也可改善工作狀況和生活。時代的趨勢、世界情勢、經濟動向等等。可從電視、網際網路、報紙、雜誌、聽人說話獲得。
    只要稍加思考就能理解,無論哪一種「學習」,進入社會的成年人都遠比小孩子更加需要。比方說第二種知識、konw-how等,這絕對是已經有社會經驗,和人接觸機會較多的大人比學生更容易學習。而第三種,情報學習也是長大之後能更直接影響到工作或生活,更能明顯看到成果。

    工作之後的學習,除了取得證照外,並沒有所謂的「合格」。可是,因為可以自己設定學習目標,所以能夠量身打造專屬自己的目標,也就更容易看到成果。證照資格也一樣,取得什麼樣的證照才有用,對已經出社會的工作人一定比學生更善於選擇吧。所以說工作之後的學習,更能發揮槓桿效應。

    所以在出社會後更要有效率地持續三種學習,才能長長久久地增加自我資產,而能在漫漫生涯中不斷產生成果。


    但學習不應該分散投資,所以七項重點挑選投資標的。從眾多的選擇中,挑選合適項目:
  1. 希望自己成為什麼樣的自己?
  2. 是否符合自己的個性?
  3. 是否會有持續性的回報? 例:語言、IT、金融、藝術 …
  4. 不知道時會不會有所損失?
  5. 是否有其它人尚未涉足的稀有性?
  6. 是否知道實際運作情形? (註:因為沒有認清現實只是欣羨,將成為無謂的投入)
  7. 是否符合時代潮流? (註:要時常觀察新機會,搶先別人一步的學習)

    而且學習也不應該偏頗的只學特定的方向,而是可和工作、生活、興趣等相結合,達到均衡學習,可以用下列矩陣來歸類自己的選擇安排,檢視是否平衡發展:



※ ※ ※ ※ ※ ※ ※ ※ ※ ※ ※ ※
學習的技巧


  • 不需要從零開始,善用前人的智慧 
  1. 閱讀出版品
  2. 傾聽成功人士演講
  3. 利用補習班
  • 從被動思考切換成主動思考
【自己】→ 有企圖的投資 → 提昇技能 → 增加收入 → 繼續投資 →【自己】
  • 要向他人學習,自己也要有所貢獻 ( 不輸出就失去輸入的價值)
  1. 提問者先貢獻知識,然後輸出情報和問題 
  2. 經由所輸出的知識,引導他人也貢獻出知識
這樣的模式,一方面是一種互惠的學習,另一方面也可讓學習者經由輸出所學,來檢視學習效果並建立信心
  • 將學習目標轉化成數字
將進度定型化與數字化。然後規律的學習,讓身、心、靈都處在一個貫性學習的狀態。

    除了以上的技巧外,也要確保「休息時間」,讓大腦充份休息才能吸收良好。另外,時間的利用也很重要:
  1. 利用晨間進修。在早上最不會有人打擾,精神也好最適合學習新的東西。
  2. 晚上從他人身上學習。由於上一天班很累了,透過交際或補習的手法,來學習較不費力。
  3. 睡前複習與整理。睡前的複習可讓大腦利用睡眠時,做記憶與收納。
  4. 善用零碎(夾縫) 時間。例如通勤或做運動時邊背單字。 

  

※ ※ ※ ※ ※ ※ ※ ※ ※ ※ ※ ※
槓桿記憶術
 
 
    先將要讀的範圍加以分割,做出進度表,然後按表前進。學習時,可採三個階段 
  • 第一階段,整理與分類: 這又可分三個回合來進行
第一回先快速的全部讀一次將重點用藍色螢光筆劃下
第二回篩選出「難記」的內容從藍色螢光筆劃下部份找出難記的內容,用黃色螢光筆做記號
第三回挑出「重點」又「難記」的部份從黃色螢光筆劃下部份找出重點的內容,用紅色螢光筆做記號


  • 第二階段,加強記憶:
將上個階段第三回合產生的重點,記在小筆記本 (例:隨身單字本);將這些內容手寫並圖像化,並利用『夾縫時間』來重覆朗讀背誦。而且最好準備倆本,分成「已記住」和「未記住」來歸類方便閱讀。
  • 第三階段,複習:
每個月回頭去重新閱讀這些整理的重點,來加強記憶。並捨棄一些漸漸不重要,或真的記不起來的東西。

2012年1月24日 星期二

書摘:『絕對做的到的持續術』


絕對做的到的持續術
  • 作者:石田淳 (ISIDA.JUN)
  • 譯者:邱麗娟
  • 出版社:大塊文化
  •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05日


    為何我們做事或立定目標,常常會半途而廢?這其實和意志力無關,主要原因有二:
  1. 不知如何持之以恆
  2. 不知具體的做法

    簡單的說,就是沒有用對方法。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我們應該先認清目標行為的特性,接著才能設定可完成它的好方法。

※ ※ ※ ※ ※ ※ ※ ※ ※ ※ ※ ※
認清目標行為的特性

  
通常我們立下的目標的行為模式,不外乎下列兩種:

  • 增加不足的行為
    這是指想要增加,想要做到但目前做不到的行為。像是想跑馬拉松、想減肥、想考好成績、想多背些單字都屬這類。特色是費時、費力、花錢。 
    這種行為努力的方式在於
  1. 持續的時間 
  2. 進行的次數
    也就是持續的練跑、運動和看書的時間越長、次數越多效果越好。尤其當中通常還會有「撞牆期」的障礙。所以我們可以說這類目標行為的關卡在於:『無法立刻確知成效』,所以會想說放棄比較容易。 

  • 減少過度的行為
    這是指想要戒除但又停不下來的行為。像是戒煙、戒酒、戒賭、戒電視、戒網路等上癮的症頭。其特色包括了心理和生理的無法滿足的習慣性慾望。
    這種行為努力的方式在於
  1. 不在沉迷
  2. 不再執行
    這類的關卡在於若執行這些想減少的行為,卻會馬上讓身心上得到快感。若又容易輕鬆取得,就更易使人沉迷。

    綜合上述兩款目標行為,我們可以發現其敵對的行為可以簡單的歸類成:『可輕鬆獲得,並立即有成效,但會妨礙「目標行為」


※ ※ ※ ※ ※ ※ ※ ※ ※ ※ ※ ※
成功達成目標的方法


    在了解了目標行為後,我們可以知道想要成功的關鍵在於如何
  1. 控制目標行為的產生
  2. 減少敵對行為的阻擾

    要達成上述工作,首先要進行前置作業-分析行為:
  • 了解行為前的情境下和行為後的情境下,分別針對目標行為和敵對行為的 「頻率」、「人/事/地/物」、「影響」、「弱點」進行研究。

    然後再依上述的分析設定目標:
  • 設定目標時應跟分成多個階段的小目標,每個小目標都要有時間和可評量的數字。然後逐步達成,增加成就感。另外還可利用 
  1. 記錄表:達成目標的狀態圖 (喜歡趨勢向上或向下的心情) 
  2. 集點卡:每完成一次就記錄 (想蓋滿的渴望)
    來幫助紀錄與測量,增加挑戰目標的動力
  • 其它還可增加的重點工作,包括改變「行為的助力」、「動機的條件」、「行為的難度」  




2012年1月23日 星期一

書摘:『發現我的天才』


發現我的天才
  • 作者:馬克斯.巴金漢、唐諾.克里夫頓 (Marcus Buckingham & Donald O. Clifton, Ph.D.)
  • 譯者:蔡文英
  • 出版社:商業周刊
  • 出版日期:2011年01月25日


人生真正的悲哀不在於缺乏足夠的能力
而是在於未能利用與生俱來的天賦

  
    如果能從自己身上,找到某種感覺做起來得心應手的行為的重複模式;然後想辦法將這些模式變成真正、有生產力的能力。所謂能力是指 一種活動中持續近乎完美的表現


自信的人生最重要的三項原則:
  1. 能力活動必須是常態的表現:唯有了解自己做某件事時能週而復始、樂此不疲並表現傑出,才稱得上是一種能力。
  2. 卓越不代表全才:成功者很少是全方位人才,但必然特質鮮明
  3. 唯有將能力發揮到極致才能脫穎而出,而不是去改善缺點:試著控制弱點,找出避免或降低損害的方法;然後將其餘的精力去磨練自己的優點,精益求精。
建立自信的三種工具
  • 區別天賦與能力
    • 人可以透過練習讓自己的能力更完美,卻無法達到完美的境界,這就是天賦和能力的不同。天賦是天生且自然反覆出現的思想、感覺或行為模式。
    • 由天賦、知識、技巧三個要素構成能力。其中知識和技巧都可靠學習和練習來獲得
    • 有許多的角色在獲得相關的知識與技巧後,可以達到某種程度的表現,但如果欠缺必要的天賦,永遠無法持續近乎完美的表現
建立真正能力的關鍵,在於找出最主要的天賦,以知識和經驗使其更完善。 
  • 找出主要天賦的方法
  • 仔細觀察自己,嘗試某種活動時學習有多快,會不會專注到廢寢忘食 (註:可參考彼得杜拉克的回饋分析)
  • 使用蓋洛普的 「能力發現剖析測驗」(註: 買書會有附測驗帳號)
  • 形容天賦的共同語言
利用更精確的語言來說明能力。這樣才能更精確、實際的幫助我們解釋能力 (本書提出了34 種特質 :1成就∕2行動∕3適應∕4分析∕5統籌∕6信仰∕7統率∕8溝通∕9競爭∕10關聯∕11回顧∕12審慎∕13伯樂∕14紀律∕15體諒∕16公平∕17專注∕18前瞻∕19和諧∕20理念∕21包容∕22個別∕23蒐集∕24思維∕25學習∕26完美∕27積極∕28交往∕29責任∕30排難∕31自信∕32追求∕33戰略∕34取悅 )

※ ※ ※ ※ ※ ※ ※ ※ ※ ※ ※ ※
天賦無敵


    能力不光是在『近乎完美』時才吸引人,其一貫性也同樣驚人。每個人的能力都是創造出來的,從某些特別且原始的本質發展而來,透過練習與學習,可以增加知識與技巧,其他諸如天賦,則只須加以琢磨即可。

(知識 + 技巧) ^ 天賦
  • 知識引進門。為了培養能力,人們需要兩種不同的知識。
  • 一種是實際的知識,即內容。例如在學語言時要背字彙。這類的知識不會帶來卓越,但卻是卓越的成就的基礎。
  • 另一種則是無法從書本或課堂上學到的經驗。而經驗的一部分來自於實務,也就是知道怎麼做效果比較好。而另一種經驗才比較傾向於概念,最明顯的例子是自我價值與自覺。我們有時會說:「某某人變了」,通常是指他的價值觀改變了。所以想改變人生,以能力造福他人,請改變價值觀,別浪費時間改變天賦
  • 技巧可磨練,但成不了神
    聰明的人會將所累積的知識,轉變成連續步驟,遵循這些步驟,將有不錯的表現。例如公開演說的基本技巧:
一、先跟聽眾預告內容式的開場
二、然後進入正題
三、最後結尾時回頭提醒聽眾前述內容的重點
    技巧可避免錯誤的嘗試,所以我們要學習與練習相關的技巧。技巧是有用的,但儘管有助於表現,但仍無法讓人脫穎而出。就像學會的文法是無法造就出動人的文章。因此技巧是使最佳的簡單秘訣流傳下去,但卻無法掩蓋缺乏天分的事實。
  • 天賦不滅
    天賦是與生俱來的特別能力或特質。任何一種具有效益的重複性思想、感情或行為模式都可以稱為天賦。因此即使看似負面的天性,若也能帶來效益也可稱為天賦。技巧決定一個人能否做某一件事,然而天賦透露這件能做得多好
    因此我們的重點不是放棄修補弱點,而是應該認清事實,進行損害控制。改善缺點可以避免失敗,但無法讓你更優秀



每個人都有弱點,但弱點不必然使你失敗;
但想要成功卻唯有發揮優點和特長,也就是發揮你與生俱來的天賦。

所以試著找出自己的天賦,並努力的讓它更加茁壯



讀後心得
這本書給了我當頭棒喝,過去我總是努力的學習我不擅長的事。想要藉此讓自己更優秀,但雖然有所進步,但效果卻是有限的。我不太聰明,而且測驗顯示我的左右腦能力皆不突出,落在左腦和右腦的中間。不過,換個角度想,我左腦負責的語文、邏輯等理性思考比右腦人強;右腦掌管的視覺、直觀等概略性思考則會比左腦人強。哈~ 這樣想是不是比較樂觀。所以我要持續加強我融合左右腦能力的天賦。


書摘:『早上3小時完成一天工作』


早上3小時完成一天工作
  • 作者:箱田忠昭 (Tadaaki Hkoda)
  • 譯者:吳鏘煌
  • 出版社:春光
  •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29日


每一個人生有定數,因此要把握每一天,把每一天當作一輩子看

想要過有意義的人生,首先要決定做什麼事,接著決怎麼做,然後努力去執行


※ ※ ※ ※ ※ ※ ※ ※ ※ ※ ※ ※
訂立目標


目標 = 方向 + 方法

目標要滿足三個要點(1) 有期限     (2) 有具體性     (3) 寫下來
為了完成目標可以區分成「主要目標 」和 「備援計畫」,所謂備援計畫是指可達成的,用來創造小成功的滿足感。使自己有持續往遠大目標前進的動力。然後透過過程管理,訂出每一天的達成目標,每天前進一點點,集中火力往每天的目標前進。


※ ※ ※ ※ ※ ※ ※ ※ ※ ※ ※ ※
管理目標


將目標進行分割,切分為不同的階段,然後再逐一征服

先訂下長期的整體目標,再立下不同階段的詳細目標。從短期的(日、週)到中期的(月、季),再到長期(年、N年)的目標。從彼得.杜拉克的建議(參考【彼得.杜拉克的自我實現】),除了長遠的人生方向外,我們應該每3年就立下一個學習或前進的新方向。

透過這種,「今日十里,明日十里,走著走著就終會抵達」的方式,先從簡易(但要稍具挑戰性)再增進到困難。累積成功的小果實,最後終將達成目標。

技巧:
  1. 前一天規畫隔天的工作 (註:或每天早起做【晨間日記】)
  2. 前六項優先項目寫下來,並放在身上隨時提醒自己
  3. 最後,每天按安排的順序進行

※ ※ ※ ※ ※ ※ ※ ※ ※ ※ ※ ※
規畫時間


整理每天的作息,將時間分割成多個時間帶。不同的時間帶施加不同的計畫。提高時間的使用率。


技巧:建立待辦事項清單
  • Booked Time (預約時間)和Available Time (可用時間):這是主要的管理標的
  1. 事先規畫
  2. 隨時利用
  3. 從重要的開始
  • 空隙時間 (零散時間):用候補的工作填滿 (不急的、短的、不重要的工作)
  • 分配任務
去做你『現在』『應該』做的事。這是指透過前面所提的目標和時間管理,找出應做的工作。經由整體的展望來決定Action Program,排出預計的短中長期排程。(建議可改用【九宮格】)

※ ※ ※ ※ ※ ※ ※ ※ ※ ※ ※ ※
管理時間


  • 找出時間的小偷
# 自己的原因
  1. 不懂分派工作
  2. 沒有優先順序
  3. 決斷力不足 - 優柔寡斷
  4. 不懂說「不」 - 過多的承諾
  5. 自制力不夠
  6. 不會整理文書
  7. 過長的摸魚時間:MSN、Facebook …
# 別人所影響
  1. 過長的會議
  2. 臨時的突發事件
  • 提昇效率的好方法
# 學習管理電郵或電子檔 (分門別類並標示重要性)
# 一心多用
  1. 共用時間:如坐車時背英文
  2. 一舉數得:如用UML寫筆記
# 適當或稍緊的期限 (參考【帕金森效應】)
# 使用時間鎖。就是指每天給自己一小段不理外務用於思考性工作的時間
# 重要的事馬上辦
# 做check list 來保證事情沒有遺漏
# 將工作分類成,自己做的和可交給別人做的
# 工作前先花4分鐘先想再下手
  • 可活用於管理時間的小技巧 
  1. 同性質工作放在同時段
  2. 重要工作早上完成 (早上思考、下午執行)
  3. 任何工作都要設定「期限
  4. 排定順序:(1)簡單但重要 (2) 困難但重要 (3) 困難但次要 (4) 簡單但不重要
  5. 定期分析無法答成目標的原因並改善
  6. 隨手記錄「點子」(寫在固定的小本子上),並常翻閱
  7. 工作要告一段落才能放下
  8. 分割工作並定時休息 (早睡早起身體好)
  9. 學習分工,分派任務
  10. 學習說「不」
  11. 今日事今日畢
  12. 不求完美。『黃金也只有 99.999』。
  13. 做能力範圍內的事
  14. 先規畫再執行

有效率的工作流程圖



※ ※ ※ ※ ※ ※ ※ ※ ※ ※ ※ ※
時間倍化術


  • 錄音技
創意:將想到的東西記在同一個本子
目標:寫在紙上反覆提醒自己
筆記:將學習的東西寫成筆記
  • 催眠大法 —『我一定會成功』
訂下自己的目標
每天早上大喊:「今天是最棒的一天,Today is my day」
睡覺前朗讀自己的目標
做事前說一句鼓勵自己的話:「我一定會讓客戶接受並接受我」
  • 體技  —『勤勞力』
難事先做
即時整理電郵與檔案
每天保持工作環境整齊
  • 多重影分身術
簡單的事就  一時十事 (多工)
困難的事就  一時一事 (專心)
無解的事就  暫時放下 

※ ※ ※ ※ ※ ※ ※ ※ ※ ※ ※ ※
邁向成功


1. 充滿熱忱的行動
2. 用「肯定語」來說話
3. 訂下自己的目標 (長、中、短、日)
4. 有疑問就向對方請教
5. 經常「讚美」別人的優點
6. 學習傾聽別人說話 (參考【懂得傾聽的人,最有說服力】)
7. 以「誠實態度」來面對別人
8. 學習工作上的知識和加強語文能力
9. 要發自內心的表達對他人的感謝
10. 經常保持「笑臉迎人」
11. 見過面的人要記住名字
12. 站在對方的立場給予「服務」
13. 規畫行動並管理時間



 

做好投資,先選對經營者


    因為要寫會計學報告的關係,逼著自己學會看財報。以前都是看新聞和靠財經台名嘴,在股市替自己賺些零花金。後來學會看一點簡單的線型,但我覺得主要還是靠運氣,才沒有賠到錢還小賺一些。兔年整個很好運的,整年都沒進出,直到選前一天才開始進場,讓我躲過股市的崩跌,算算這真是賺到了。今年是龍年我的本命年,所以要更加小心才行,要專心找體質好的公司投資。

    不過說到財報,還沒看懂怎麼從中賺錢,到先學會了看出一個公司領導的品性與操守。從現在公司和先前某間待過但覺很糟的一家公司的財報來看,從子公司的複雜度,就可以看出哪些人在經營,而哪些富二代只是在操做。再加上長達數頁數十個的官司,更可以看出管理階層不走正途的接案方式。可惜了一家曾經是知名好品牌的優秀公司。

   誇張的是從前年第四季財報研判,該家企業居然發了 『八分之一』 的營收(不是盈餘喔) 當年終獎金。更驚人的是,這筆年終比盈餘多了6倍。平均起來每個員工分到10個月,對待所有員工真是太好的對不對?錯,這平均每人超過50萬的獎金,到一般員工口袋只剩約一個月薪水的5萬元。公司的高層充份發揮的80/20法則,從數學的加減乘除看出,某些少數『特績優』的員工,得到那80%的特大的獎賞,鴻海的鼓勵績優員工的200張股票抽獎真的只是小兒科。再看看前幾年的財報,即使賠錢,也都會好好犒賞這些『特績優』的員工。這種經營的手法,真教我『感動』不已。

    有人曾說:「公司治理其實就是企業負責人的禮義廉恥而已」。小股民真的要睜大眼看清楚。




2012年1月15日 星期日

書摘:『焦點解決諮商的多元應用』


焦點解決諮商的多元應用
  • 作者:李玉嬋等 著
  •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 出版日期:2006年07月31日

** 每個人都是自己問題的專家 **

相信人的潛力與改變的力量
聚焦個人正向力量與資源
希望是改變的開始


※ ※ ※ ※ ※ ※ ※ ※ ※ ※ ※ ※
焦點解決諮商 簡介


焦點解決諮商(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是一種簡易的諮商法,專注於一次性的諮商內。特色與重點如下:
  • 與個案狀態同步 :專注於改善問題
  • 強化「解決問題」的希望 :找出改變的跡象,強化信心
  • 使用焦點解決問句:聚焦於解決之道
所謂的焦點解決問句其目的,是引導個案往解決問題的方向。透過「如何解決問題」的對話,也就是賦能問句來引導出答案
-- 奇蹟式:『如果沒發生這些問題,你會生活的如何?』
-- 因應式:『你是如何在難過後,讓自己恢復?』
-- 關係式:『當妳想起他時,什麼是對妳們最有意義的?』

出發點:
人人都有解決問題的動機,而且每個人都是自己問題的專家。透過其個人過去成功的經驗,來開發更有效的方法。每個人其實都有足夠的資源和能力去解決問題,所以我們只要加強其成功的信念,使其正向解讀問題,並專注於成功經驗。


執行方法:
  • 改變的契機
(1) 影響各案看問題的角度。使其往正向想,開始想好處,力量自然湧出。
(2) 讓個案停止「找出問題的原因」,有時事出未必有因,而且知道原因又如何。更重的是,通常問題背後的問題,無法很容易發現。
(3) 引導者要用正向同理心去理解個案,揚棄先入為主的想法。也要慢慢讓個案也不要老是對同樣的問題「先入為主」

  • 建立解決的希望
(1) 讓個案持續正向思考解決之道
(2) 激勵個案正向思考
(3) 以正向意義詮釋問題

  • 創造出解決之道
(1) 相信個案的自我復原能量
(2) 尋找成功的例外經驗 -- 營造出小改變 -- 累積成大改變


※ ※ ※ ※ ※ ※ ※ ※ ※ ※ ※ ※
首要原則:化非志願為自願 (以對學生為個案)


一、建立正向運作的輔導氣氛

  • 角色的確立
  • 建立正向的運作氣氛
  • 讚美個案
  • 建立必要的輔導合作關係
  • 找尋個案願意合作的訊號

二、從被強制輔導的期許中找到起點
  • 接納與理解個案
  • 提出結案標準
  • 從個案同意之處開始

三、嘗試提高個案的改變動力

  • 引導個案回想例外的好處
  • 引導個案推想改變後的美好遠景
  • 從個案想要的目標開始
  • 引用重要他人的建議與觀點

四、當個案認為別人須先改變時
  • 個案須做什麼使別人改變
  • 思考別人改變的可能性
  • 當別人不改變時的因應

五、當個案堅持不願意改變時

  • 探問堅持不願意改變的理由
  • 了解個案認為需要改變的底線
  • 詢問如何處理行為的代價與後果

六、堅持繼續輔導


※ ※ ※ ※ ※ ※ ※ ※ ※ ※ ※ ※
SFBT 諮商工作簡易流程圖







※ ※ ※ ※ ※ ※ ※ ※ ※ ※ ※ ※
個案範例


對話內容 對應階段
諮1是什麼問題讓你氣呼呼地來到這裡?
個1我很生氣,老師說我上課太吵,把我趕出來。我只是問老師剛才講什麼,但老師根本不聽我說話。她沒注意到我是上課聽不懂,就罵我一頓。我真的很生氣。
諮2老師好像誤解你了,妳對於這種處境有什麼期待?你覺得怎樣會比較好?用同理心問:你對這樣的處境有何期待?
個2她那麼老了,有什麼好期待的?我不知道。我覺老師從一開始就不喜歡我,故意整我。
諮3你覺她很老了,無法改變,是這樣子嗎?問:你希望如何解決?
個3對!拜託,她會改才有鬼,我覺她根本不應該當老師!
諮4如果你覺得要老師改變不容易,你可以做些什麼?問:你要怎麼做?
個4我想跟老師作對,她的課我就不聽,故意考很爛。
諮5這麼做的結果是 …..問:這樣做的結果
個5倒楣的還是我,因為我會被媽媽罵得很慘。
諮6你有沒有想過為自己做些不一樣的事情?用同理心問:你要怎麼做?
個6我想以後在班上裝啞巴好了,老師問什麼我都不回答
諮7這樣做可以達到什麼目的?問:這樣做的結果
個7但是我不理老師,她又可能說我搞怪。
諮8所以你覺得可以做些什麼?問:你要怎麼做?
個8不知道啦!老師要我合作一點,可是我就是不甘心!
諮9看起來合作似乎並不容易,但可以解決問題。什麼是和老師合作?問:你要怎麼做?
個9她不要我在班上尖叫或跑來跑去,還要聽她的話,才怪!
諮10你知道在班上安靜坐著是個解決辦法,可是你不甘心這麼做問:這樣做的結果
個10誰想一直搗蛋?但我才不要如她的願。
諮11你不想聽她的話,那麼你比較想做自己囉。如果為了自己,你希望怎麼做?問:你對這樣的處境有何期待?
個11我有自己的事要做,功課也要寫阿。
諮12真好,你很清楚自己要什麼。讚美
那麼你要如何幫助自己在班上做自己的事、寫自己的功課?問:下次來時想又什麼進步?!



讀後心得
雖然這是一本寫給學校輔導老師的書,但我覺得一般人日常生活上也常常需要面對輔導或和別人溝通的機會。像是朋友訴苦、小孩不乖、部屬找麻煩等。 透過這種正面的手法,而不是一昧指責對方不是,反而更能達到想要的效果。 最後,感覺和 『秘密』也很像。越來越覺得正向的能量很重要。




2012年1月9日 星期一

書摘:『巴菲特的真本事』


巴菲特的真本事:史上最強投資家的財報閱讀力
  • 作者:瑪麗.巴菲特、大衛.克拉克 (Mary Buffett、David Clark)
  • 翻譯:胡瑋珊
  • 出版社:先覺
  •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25日

財富是來自「歷久不衰」的競爭優勢,
因此巴菲特在看一家公司的財務報表,他注意的是一貫性。

是否一直享有高毛利?是否負債很少?是否無須耗費鉅資從事研發?盈餘是否具一貫性?

透過以上的一系列的一貫性來判斷公司是否具備歷久不衰的耐久性競爭優勢。



※ ※ ※ ※ ※ ※ ※ ※ ※ ※ ※ ※
看財務報表找出好公司


  1. 損益表:看毛利率、股東權益報酬率、盈餘
  2. 資產負債表:現金多少 (關心流動資產)、負債多少 (主要是長期負債)
  3. 現金流量表:流進、流出的現金數量


※ ※ ※ ※ ※ ※ ※ ※ ※ ※ ※ ※
如何看損益表


看毛利率、股東權益報酬率、盈餘,來找出企業成長的本質。盈餘的來源永遠比盈餘本身重要。透過觀察盈餘的來源,來找出在藍海的企業而非在紅海的企業。另外,收入不代表獲利,而是要減去費用之後才會是淨利。要了解費用的來源,因為減少費用是增加獲利的一項秘訣。


  • 銷貨成本與毛利率
毛利率 = 營業毛利÷營業收入。這代表了企業的經濟基本面。
若企業具備本身長期發展的卓越經濟面,則可持續創造高毛利率 (40% 以上)。因為只有具競爭優勢的公司才會享有高毛利,因為不需要降價促銷。銷貨成本要越低越好。而且特別要重視耐久性,所以要看過去10年的財報的毛利率,才會知一貫性。

  • 營業費用 (研發、管銷、利息、折舊)
另外營業費用也要注意,其中觀察重點在研發費用、管銷費用、利息費用等。要注意管銷費用佔毛利的比率,是否維持一貫性。壞公司常會發生營收下降,但管銷費用確沒下降甚至上昇,吃掉了毛利。而且即使管銷費用比重低,但還要看研發費用比率、資本支出、債務利息。因為研發費用高,也很容易讓企業的經濟績效毀於一旦。當研發費用高,代表競爭優勢來自於某一項技術的突破,那一旦有新技術出現,就可能被取代,失去競爭優勢。也因此企業才必需耗費鉅額研發費用,也代表其優勢有先天的缺陷。
而另外折舊與利息也都是無法忽視的成本。折舊會被每年攤提,是一種十分實際的支出項目,所以應該被扣除於盈餘內,否則會出現暫時的假象,以為有賺錢。具備耐久性的競爭優勢企業其折舊占毛利的比率比會是低的 (10%以下)。至於利息費用則是不該出現的東西,因為那代表了負債的費用。要觀察利息費用佔毛利的百分比,這反應了負債總額,具耐久性競爭優勢的公司通常沒有利息費用或是很低。

  • 業外收益 (處份資產的獲利或損失)
當這些不常發生的單一事件獲利(如賣出房產),雖大幅提高獲利,但並不會重覆發生,故應該刪除不看。這些不具耐久性競爭力。

  • 獲利表現的觀察
盈餘要看稅前淨利,這樣才有一致的比較基礎。注重看盈餘狀況是否具長期一貫性且長期向上,這是優勢的耐久性的表現。當淨利占毛利的比率高於 20% 表示有優勢,小於 10%代表產業競爭激烈。(但銀行業除外 過高代表風控有問題)。若用每股盈餘來看,可能會受股數變化而影響了長期趨勢的判斷。
至於每股盈餘則是用來區分最後的贏家或輸家。要記得不能單以一個年度來看每股盈餘,而是要看 10年間的變化趨勢,是否持續向上。這表示該公司呈現長期向上的趨勢。而盈餘長期向上,顯示公司的經濟表現相當強勁,讓公司有足夠的經費得以透過廣告或擴大營業來提高市占,或有餘裕來執行財務操作。而若趨勢向下或迭有虧損,則可以知道該公司處於產業競爭過度激烈的環境。


※ ※ ※ ※ ※ ※ ※ ※ ※ ※ ※ ※
如何看資產負債表


關心現金多少 (關心流動資產)、負債多少 (主要是長期負債)。資產負債表可以視為一間公司每季末的財務狀況瞬間留影。資產-負債=淨值或股東權益。


  • 資產
流動資產包括約當現金、短期投資、應收帳款、存貨、其它等。特性是可快速變現。長期資產則包括 土地、廠房等、長期投資等。其中流動資產又稱為公司的「營運資產」。透過「現金-存貨-應收帳款-現金」,這樣的周期循環賺錢獲利。
最重要的觀察指標是約當現金,如果很充沛代表倆種可能:一是公司具優勢,所以創造大量現金;二則是公司剛賣掉其它資產或業務。但只有第一種透過運用現行業務所創造的現金,比消耗的還多所累積下來的財富,才是值得注意的企業。因為這就是代表該公司得益於某種耐久性競爭優勢。而當當一間公司缺乏現金,則通常代表其經濟前景不佳或績效平庸。在這個瞬息萬變萬變的世界,現金為王,財務後盾再多也不為過。如果這間企業又沒有什麼負債,那麼企業就可以比較容易面對突來的風暴。所以要好好觀察一間公司過去7年內如何創造出現金,單一事件 or 持續的業務營運賺入。
  • 存貨
存貨通常是為了要銷售。但如果存貨過多,卻也會有風險。必須注意淨利是否跟著增加。但若一間公司的存貨時幾年間快速增加,又幾年間快速減少。表示該企業處競爭環境,業績大起大落。【我的補充看法:至於資訊服務業,應該去觀察員工人數與薪資水平。資訊工程師相當於存貨的特性。】

  • 應收帳款
單看一間公司的應收帳款無法看出端擬。但如果和競爭對手比,其應收帳款淨額占銷貨收入比一直低於對手,則代表該公司具備某種競爭優勢,是對手沒有的。

  • 流動比率
有些分析師主張,把流動資產減去流動負債,可以判斷一家公司是否足以償還短期負債。這叫做流動比率 (流動資產÷流動負債),超過 1很棒. 低於1卻不好。但巴菲特認為這不代表競爭優勢,因為有些公司獲利能力很高,不必保有過多的流動資產。而且這些公司如果發放豐厚的現金股利,也會降低流動比率。所以不足以用來判斷。
如果一間公司不需要為了和同業競爭,而持續大筆投資更新廠房和設備,等用壞了或折舊完了才再買入。那這間公司一定具有一定競爭優勢。而且若用內部的資金即足以應付更新那代表一定具有耐久性競爭優勢。所以就某種程度而言土地、廠房、設備沒有才是好事。所以要配合觀察營收、營利的變化,當收入持續增加,但資本支出卻沒相對上昇,肯定具競爭優勢。

  • 長期投資
要觀察公司名下是否有投資其它很重要的金雞母或拖油瓶。也許一間公司的本業並不突出,但卻擁有許多具賺錢能的子公司,將來一定會為某公司代來龐大利益。

  • 資產報酬率
資產報酬率 = 淨利÷資產總額。一般來說 越高越好。但巴菲特卻指出,這也可能代表企業競爭優勢的耐久性不堪一擊,因為代表沒有雄厚的資產基礎或高產業的資本進入門坎。所以長期而言並不見得是好事,理論上持續越來越賺錢的公司,其資產不斷累積,自然會讓資產報酬率降低。

  • 負債與特別股
一間有耐久性競爭優勢的公司,基本上根本不需要長期負債。透過負債總額以及負債占股東權益的比率,來判斷是否用舉債的方式維持公司營運。理論上具耐久性企業競爭優勢的企業的負債總額比較低,但有個例外狀況,就是公司太賺錢而買回庫藏股之類降低了股權,而使比率變高所以計算這類公司時要將庫藏股計回去。有些公司每賺一元,居然帶來超過1元的負債,可想這間公司有點要注意。
不過銀行例外,銀行本來就是借錢來放款的行業。所以其它企業最好是在 0.8以下,且越低越好。
至於特別股,其是一種特別的籌資手段,實際作用像負債。所以具耐久性競爭優勢的公司,通常不會有特別股。

  • 保留盈餘與股東權益報酬率
當一家公司保留盈餘沒有持續增加,代表淨值將不增加。所以這也是用來判斷耐久性競爭優勢的重要指標,其中觀察的指標就是保留盈餘成長率。而股東權益報酬率=淨利÷股東權益。高股東權益報酬率才是好的。
最後要注意,遠離透過高財務槓桿來獲利的公司。

※ ※ ※ ※ ※ ※ ※ ※ ※ ※ ※ ※
如何看現金流量表


這是用來看流進、流出的現金數量。現金流量表的組成有,一是營業活動現金流,包括營業活動之淨現金流 (本期淨利 + 折舊 + 攤銷) 與現金流出 (資本支出 + 投資活動)。二是融資活動,如發債券 (現金流入)或發股利 (現金流出)。以上相加就成為現金的增減。
其中具耐久性競爭優勢的公司,其資本支出會少。可計算資本支出盈餘比 (資本支出÷淨利),這部份越小越好,若支出大於獲利表示公司要大幅舉債。觀察方式是將10年的資本支出相加÷同時間的獲利相加。結果應該要比較小,最好每年都低於25% 。

※ ※ ※ ※ ※ ※ ※ ※ ※ ※ ※ ※
巴菲特選股指標整理


  • 損益表:看毛利率、股東權益報酬率、盈餘

項目指標性 公式 觀察值
營業收入但應觀察營收趨勢是否向上
營業成本(銷貨成本)銷貨成本÷營業收入要越低越好
營業毛利(毛利率)營業毛利÷營業收入40% 以上,10年的一貫性
營業費用-管銷費用管銷費用÷毛利10年的一貫性
營業費用-研究發展費用研究發展費用÷毛利要越低越好
折舊折舊÷毛利10%以下
利息費用利息費用÷毛利不要有
處份資產的獲利或損失這樣的獲利不重要
稅前淨利淨利÷毛利20%以上10年的一貫性且長期向上,不要有大起大落
每股盈餘10年間的變化趨勢,是否持續向上



  • 資產負債表:現金多少 (關心流動資產)、負債多少 (主要是長期負債)、淨值多少(資產-負債)

項目指標性 公式 觀察值
現金及約當現金越多越好,且是靠持續的業務營運賺入
存貨存貨增加時,淨利也要跟著增加長期的一貫性,不要有大起大落
應收帳款和競爭對手比其應收帳款淨額占銷貨收入比是否一直低於對手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 ÷ 流動負債一般來說應大於1
土地、廠房、設備在營收和營利都維持或趨勢向上下,更新金額與頻率仍一貫維持越低越好
長期投資公司名下是否有投資其它很重要的金雞母
資產總額與資產報酬率淨利 ÷ 資產總額一般來說 越高越好
長期負債不要有
負債總額以及負債占股東權益的比率負債÷股東權益0.8以下,且越低越好
特別股不要有
保留盈餘保留盈餘成長率持續增加
股東權益報酬率淨利÷股東權益越高越好
其它遠離透過高財務槓桿來獲利的公司



  • 現金流量表:流進、流出的現金數量

項目指標性 公式 觀察值
資本支出將10年的資本支出相加÷同時間的獲利相加最好每年都低於25%,越小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