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2日 星期六

書摘:『就業的終結』



寫在前面的感想

沒有一種工作,
是我們從沒想要辭職的;

也沒有一種工作,
是我們從不受委屈的!!


    希臘神話中勞役之神Ponos,其名在拉丁文中意謂這懲罰,也無怪乎大部份人都無法享受自己的工作。或者說,無法像享受自己的事業那樣享受著工作。

    根據人力銀行Yes123的「2017年02月 新春求職與企業求才調查」,有高達91.8%的上班族表示,在雞年後「有」換工作的計畫,其中又有57.8%的人透露,早就「付諸行動」。而另家人力銀行1111的調查指出,各年齡層中以35至44歲的族群對現職工作滿意度最低僅39分,簡單的來說就是整個六年級世代『輕熟齡上班族』。這其中不滿意現職工作的比例更占了52.2%,滿意現職的僅有10.3%,在所有年齡層中敬陪未座。

    想轉職的最主要原因,前五大分別為:「薪水太少,且生活開銷大」(48.9%)、「沒有升遷機會」(44.4%)、「太久沒有加薪」(40%),以及「覺得現在的公司沒前景」(33.3%)、「覺得所處的行業沒前景」(31.1%)。

    可是高達9成想轉職的輕熟齡上班族中,卻有32.2%不敢轉。因為「擔心年齡太大企業接受度差」(55.2%)、「經濟壓力過大承擔轉職風險能力減少」(45.1%)、「沒有適合的工作機會」(43.7%)。而敢轉的人中目前碰到的「求職瓶頸」則包括有:「專業能力不足」(57.8%)、「相關工作經驗不夠」(51.1%)、「語言能力不佳」(42.2%),以及「履歷寫不出個人特色」(37.8%)、「唸的科系不符企業需要」(33.3%)!

    那不如來創業,但《遠見雜誌》與安麗合作的調查發現,台灣是全球人口中最想創業、卻最不敢創業的地方,創新、創業大概是最常被上班族掛在嘴邊,心理想著明天就辭職不幹,來去賣雞排、開咖啡廳的更是不在少數。所以當問到「你認為創業是好的職涯發展嗎?」台灣人答「是」的比例達70%,遠高過全球平均值56%。可是再問到,「你承擔創業的壓力決心」時,台灣人同意的比例只剩32%,低於35歲的人口更剩下27%,遠低於全球平均的49%。

    我在想這跟過去的教育思維有關,去大公司當個上班族是人生的「標準答案」,有規則可以依循;而創業沒有,沒有SOP或題庫的人生,不是我們所熟悉的。但與其在職場中當隻不知感恩節哪天來到的火雞,還不如讓我們就離開舒適的沙發,來去植下新的事業種苗。至少,還有屬於自己的希望—誠如希臘神話中「潘朵拉的盒子」,HOPE是諸神留給凡人唯一的「機會」。給~ 想擁有 More Money, Meaning and Freedom 但不要 9-to-5 上班族生涯的我們共勉之。






THE END OF JOBS:Money, Meaning and Freedom without the 9-to-5
  • 作者:泰勒‧皮爾森 (Taylor Pearson)
  • 譯者:羅耀宗
  • 出版社:天下雜誌
  • 出版日期:2016年11月04日
  • 我的推薦指數:★★★★★




為何我們得成為創業家?

    傳統上,我們的父母或親朋視我們在知名大企業工作,是讓他們感到光榮的事。但他們沒法想像你在其中汲汲營營、戰戰兢兢的生活,你的人生也許有照顧他們的責任,但這不代表你的人生不是你的,而成為你不肯擁抱風險的藉口。

    特別是在這第四波經濟轉換潮的浪頭上,你即使和其他小創業家們一樣聰明、工作勤奮,還得忍受長到不合理的工時下,卻持續要擔心失業或減薪。但為何會有第四次經濟移轉?原因包括:
    制約因素已從「知識」轉移到「創業」
過往的文憑教育下僅能處理複雜問題,但現今卻得面對更為混亂的方案。

    擁有資源者不在僅限大企業,即使個人也可以利用
這些都是拜
  • 通訊技術發達 (網路)
  • 機器取代部分勞力密集
  • 教育普及於新興世界

    經濟領導者由企業執行長移到創業家
所謂的創業是指連結、創造和發明系統,這個系統可能是企業、人、構想或是流程;換句話說就是能建立品牌、能帶領創新的人。而就業則是依循別人所創造的作業系統之行為;換句話說就是做代工。所謂的創業家,不見得擁有公司股份,而是泛指所有擁有『創業精神』的人。若一個CEO僅能唯唯諾諾的聽從董事會指令,那就只是一名單純的打工仔。


    簡單的說,想抵擋這樣的浪潮連一點機會也沒有。傳統的工作市場是屬極端世界,很少會出現變異,但變異一旦出現就十分極端。你可以想像自己是隻火雞:
有隻火雞被肉販飼養了1000天;每一天牠都以更高的統計信賴度,來分析證實肉販會繼續飼養這隻火雞。直到感恩節的前幾天,此時正是肉販愛火雞分析可信度的最高點,但答案卻不在跟昨天一樣。

    過去的歷史資料說明我們只會越過越好,但就在我們身處對自身安全最有信心的時刻,其實卻最有可能受到危害。選擇對抗這些變化、還是擁抱它們,全取決於你自己,只是唯一要提醒的是機會不會永遠都在。



為什麼我們可以變創業家?

    當你把那些成功的創業家故事一一拆解來看,你會發現你和他們沒啥不一樣,甚至覺得你將做得更好。而且Steve Jobs說過:「在你身邊,你稱之為生活的一切,都是由不比你聰明的人做出來的,而你可以改變它、影響它,你可以做出產品供人使用。一旦你知道這件事,你將有所不同。」顯然找出可以發展的新商品並不難,但你和這些創業家唯一的差別在於『創業家精神』。Charlie T. Munger這樣陳述這個議題:「持續不懈地尋找機會的人,往往能遇到千載難逢去清楚可見的重大機會,他們熱愛分析各種情勢,並保持謹慎和耐心。接下來,知需要再勝算很大時,運用資源,放手一搏。

有什麼是你跟其他人有不同想法,
但你覺得很重要的事實?

    找出為何目前還沒被解的瓶頸在哪裡?Eliyahu Goldratt透過制約理論(Theory Of Constraints)告訴我們,找出主要限制:
  1. 系統是什麼
  2. 目前制約因素是什麼
  3. 改善制約因素的具體方式是什麼

    思考真正要施力點該是什麼,什麼才是比較有價值的做法,然後建立新系統來改善工作或銷售程序;那麼你就是拿起槓桿撐起地球的創業家。



時機!! 現在是好時點嗎?

如果你做的事相當安全,
但感覺風險很高,
那麼你已經在市場上取得顯著優勢。
紫牛作者 Seth Godin


    現在傳統受雇者的就業競爭將越來越激烈,但報酬卻越來越低;只是這對創業者卻是好消息,因為他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從全球取得更好的資源,如透過網路外包非核心業務、雲端上取得資訊基礎建設與支援。科技與全球化已經帶領我們進入「後就業時期」,落實創業家精神比起以前更安全、方便、獲利也更多。

    若在20年前你想創業可能要跟一堆人借一大筆錢,才有可能在人潮往來的街邊開間小店;但現在你只要花皮包中的幾百美金,就可以在7天內透過網路上設立你的店鋪,然後把他壯大。我們來看看創業時需要先面對的五管問題:
    『產』:生產與作業管理
生產工具大眾化,創造產品的成本不斷下降,讓初期生產的固定成本降低;你可以很輕易在新興國家找尋工廠生產少量訂單,甚至是用3D列印技術自行製造樣品。而當產品熱銷時,你也更能輕易調動外包資源增加產能。

    『銷』:行銷管理
通路多元,更容易接觸到市場,你不用像早期得投入大量資本來布建經商網、開設實體店面,在電視買下大筆無效的廣告;今天你只有加入某個平台(如阿里巴巴、Yahoo等)、擁有個網址,即使你的客戶只是非常小的一撮,而且分布在地北天南,只要他們會上線、有社群(如FB),你就有機會接觸到他們。更重的是新的市場(藍海)不斷新生,等著你去開拓。

    『人』:人力資源管理
由於新興國家教育水準的普及,你可以透過外包的方式,低廉的取得優秀的人力資源;而雲端社交軟體如Linkedin等也讓你可以方便找到合適人才。另方面當你要聘僱本地專家時,也不必準備辦公室、更不需要大家舟車勞頓集合開會。透過網路工具如Skype、Slack你們就可以方便溝通,其它如利用雲端工具如Google Doc、MS OFFICE 365等也可以方便集體共同創作。地理位置不再是限制。

    『發』:研究發展管理
雲端平台、雲端服務等的百花並茂,讓科技管理變得更有效率;我們不用再建立機房、設立e-mail,我們不用投入心血去開發全球地圖、去研發人工智慧,我們可以買到很多合適的服務。像Amzaon的AWS、MS的Azure、Google的App Engine等。我們只要付少少的錢就可以跳過這些基礎的研發,直接進入應用與創新服務。

    『財』:財務管理
由於初期的固定成本大幅降低,讓我們可以適當的控制財務支出;而且可以透過募資平台(如Kickstarter等)先行測試消費者反應,降低失敗成本,甚至將風險轉嫁給早期使用者,透過他們的預購取得足夠的初期研發經費。而產品上市後,也可以透過方便的線上支付工具等,方便的交易,減少倒帳或被詐騙的風險。


    在長尾效應下,不僅僅有機會接觸到更利基的客戶,也讓創業者成為別人服務的對象,提供更多方便、有用但卻相對低廉的創業支援。讓創業者可以更專心於核心競爭力的發展。



那麼該如何開始實踐創業!?

    有兩種可行的方式可供剛開始不知如何進行的人參考,可以讓想創業者有效率但又降低風險的前進:
    階梯式
從自己的正業開始,然後開始經營相關(或不同領域)的副業,再慢慢讓副業轉換成正業。最好可以先找競爭者很少的小眾市場,而且有機會上網取得便宜資源的研發資源的產品,先來測試水溫並培養出固定的現金流,接著往更大的市場前進。

    學徒制
你可以先以學徒身分,用低薪換取學習機會。在這些值得效法的人身旁學習,不僅可以正確的認識市場、了解產品,更重要的是取得未來事業發展的人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論如何,要不斷告訴自己,
想要擁有更多金錢、
更多自由、
更多意義,
但花更少時間!?

那麼工作是種選擇,而非義務;
創業則是你最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