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看起來似乎很單純,
但平均有每分鐘有超過400萬人上Google搜尋,
只因為對某件事好奇。
如果感覺少了創意或動力,
如果感覺對工作產生厭倦,
如果感覺沮喪或憤怒,
如果感覺到害怕,
好奇心可以為你帶來改變。
但這有賴於
— 你願意為全盤吸收答案而了解相關資訊
— 你願意對追求答案採取行動與契而不捨
- 作者:布萊恩‧葛瑟、查爾斯‧費希曼 (Brian Grazer、Charles Fishman)
- 譯者:李宜懃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15年08月01日
作者在35年前,開始展開好奇心對話,去認識不同行業、身分的人,當時他只是一名剛畢業在華納工作的小法務助理,他總是這要說:
「我是某某某,在哪裡服務,只想耽誤對方5分鐘時間,聊一下天。」
我們天生就好奇心,
但受限於過往自己的思維方式,被困在我們習慣看待世界的方式裡,而也以為世界就是我們看到的這個樣子。而就是對別人的好奇心,可以幫助我們透過別人的眼睛看世界,讓自己耳目一新。
就像成功的商人會站在客戶的角度去思考,才能創造出更好的產品。這並非能用最近流行的『創新』或『創意』能全然解釋,因為其實是好奇心點燃了『創新』或『創意』的可能性。
因為好奇心會帶來同理心,若要真正關心某個人,就必須更了解他。因為他賦予我們敞開心房的動機,也讓我們專注於找出我們感興趣的答案。
※ ※ ※ ※ ※ ※ ※ ※ ※ ※ ※ ※
如何展開好奇心對話:
# 從遭週的人開始練習 #
先明確告訴對方你想談些甚麼主題?「我一直對你的工作內容感到好奇,....不知你是否願意花20分鐘跟我談談你的工作內容、曾經碰到的挑戰與成就感來源」或是「我一直很好奇你後來如何走上這一行,...不知你是否願意花20分鐘跟我談談你的心路歷程或職涯上的轉折點」注意事項:
- 尊重對方的時間,別超過當初設下的時限
- 心存感謝
# 開始聯絡你感興趣卻又不認識的人 #
找出人選後思考誰可能認識他,以共同認識的朋友的名義聯絡對方;若真的找不到,就開宗明義說明自己是誰 ...「我之所以寫這封信,是因為某某某的推薦,....」若對方願意跟你見面,你一定要事先儘量閱讀與對方本身或工作領域相關的資料,但不包含對方的隱私。你會發現大家其實都很喜歡談論自己的工作、挑戰、分享自己成功的經驗,...。最後
- 再次的當面感謝
- 與事後的電郵感謝,包括對方幫忙安排行程的助理
# 從偶遇的陌生人開始 #
其實,也不見得要事先安排,.... 坐飛機或參加喜宴坐在你身邊的人,或許也都有相當吸引人的故事,和你截然不同的世界觀。你只需要轉過頭說:「你好,我是某某某,我從事某某某行業,請問你從事哪一行?」然後問問題,聆聽對方。..
以上不論哪一種,切忌不要當場做筆記,但應該在談完離開後,靜下心來回想談話內容,記下你覺得最令你驚訝的事,...並充滿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