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將破壞式創新掛在嘴巴上,然而到底真正的定義是啥? 理論提出者克里斯汀教授這樣說:
『顛覆者在低階市場固守著他們自己最初的立足點,提供品質差一點、利潤低一點的商品;可是一旦站穩了陣腳,那麼它就會向高端市場進軍。』
※ ※ ※ ※ ※ ※ ※ ※ ※ ※ ※ ※
上述聽起來離我們很遙遠,那是大企業要面對的課題?可是仔細想想,我們自己的職場生涯是否也正面臨同樣的挑戰:
『如果你在目前職場上的個人層次已經到達最高一階,你如果繼續追求「傳統的績效」,只是陷入了「能力超乎需求」的風險,無法帶來更多價值。』
『此時你的後進,那些較為年輕、聰明、手腳快的同事;或許他們沒比你沒你優秀,但卻恰巧已經可以滿足職場需求,因此你難免將會被後進同事所超越、所取代。』
※ ※ ※ ※ ※ ※ ※ ※ ※ ※ ※ ※
哇,那不就是中年危機了!! 我們該如何是好?管理學大師Charles Handy說:
『唯有進入第二曲線才有機會締造另一輪向上的機會。』(點我到書摘)那是要怎樣的第二曲線?最好的一條就是成為另一個職場的顛覆者,透過個人職場版破壞式創新,善用自己現有的優勢,啟動新一輪自我成長,幫助自己突破職場關卡,創造不一樣的人生。
- 作者:惠特妮‧強森 (Whitney Johnson)
- 譯者:姜雪影
- 出版社:商業周刊
- 出版日期:2016年08月04日
- 我的推薦指數:★★★★★
※ ※ ※ ※ ※ ※ ※ ※ ※ ※ ※ ※
這條新曲線,初期會以緩慢的持平成長(甚至下跌)很長一段時間,直到觸及一個引爆點(約10~15%位置);這將是個轉折點,然後你會進入一個高速成長的過程,向上發展一段圓滑、陡峭的曲線,直到進入飽和 (90%)。
為了那個新職涯上那個不可或缺的轉折點,或許我們得付出了大量心力,卻可能在短期內看不出有什麼改變。直到未來某天獲得龐大產出,其實就可能是源自於很久之前的持續作為。
只是你無法從谷底看見這條曲線是否有頂點,所以最重要的是『先找出你為何而戰』?
(1) 承擔正確的風險: 找到最適合你的新工作
當你打算展開一個新計畫時,你必須去找出這條全新的努力方向,將能為你完成什麼樣的「價值」?雖然進入未知市場帶有風險,但冒險者享受回饋。所以重點是在『思考這次如果你停滯不前,你將會失去什麼?』而你想前進的新市場,有哪些是別人做不到(或沒意識到可以做)的事,然後你投入時間專精它,最後並用此改變市場遊戲規則。
- 我將擁有充滿歸屬感工作嗎?
- 我的新上司是誰?
- 我會得到什麼報酬?
(2) 發揮發你的獨特優勢: 可與市場(未來)需求配對的跨界專業
如何發現自身的優點?有先優點是天生的,有些是後天的,更多的是先天配合後天的努力:透過上述這些,辨識出你潛在的資產或是核心優勢。接著思考哪些你的強項能力,可以和哪些未被滿足的需求做配對。
- 過去是怎樣的技能幫助你立足、生存?
- 什麼能讓你感覺強大有力量?
- 你在什麼狀況下最容易對人動怒?(因為天才的挫折感往往來自於相信 如果對我很簡單,那對所有人來說應該也很容易)
- 是什麼造就你的與眾不同?
- 有什麼是你習慣性打發的恭維?
- 哪些是你得來不易的技能?(那代表了你的後天努力)
但的確你可能在錯誤的曲線上,所以你務必先確保自己真的擁有符合那些需求的優勢。你要用心去感受,哪些是只該由你能去解決的正確問題。
只有你的優勢正確,那當你開啟新的S曲線的起點,你需要的只是一點耐心和持續的努力,當你補足新工作機會的基本工作能力和一定的歷練後,你的核心能力將會讓你在新市場裡與眾不同。
(3) 擁抱限制: 專注的一次解決一個變數
當你進入全新市場,面對未知的未來,過多的資源有時反而讓我們迷失;給自己加上(或選擇)正確的限制條件,錢、知識、時間、...的不足或許能讓我們找到創新,所以我們該:用創意看待這些限制,讓它變成你的墊腳石。
- 用正向心態 (從受害者到中立者再到轉化者)
- 打破慣性模式
- 問更深入的問題 (只說可以辦到的...如果....)
- 開發新的資源 (不要只聚焦你所擁有的)
(4) 打破位置的束縛: 心態歸零,才學得到新東西
顛覆別人之前,先顛覆自己,所以我們該:
- 敞開你的各種網絡連結新文化,解除舊文化限制
當我們習慣現有的歸屬,會無法去檢視在自身文化以外的世界;然後在自己的舒適圈內以為自己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越封閉的環境,你將只聽到相同的聲音而變得短視近利。- 心懷感激,試著每天寫「感恩日誌」,解除自身情感限制
我們每個人都有無論如何,都想要保護自己情緒的傾向;例如就算是你知道另一個同事擁有被表揚的資格,但每個人內心難免有塊說:為何不是我。但這不表示情感不該被滿足,而是該避免過度自戀。- 練習傾聽反對的聲音,解除過往知識限制
我們常莫名的對於來自我們認為不如自己的人的想法有一種抗拒心態;但要不時提醒自己三人行必有我師,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
(5) 選擇蹲下、後退或橫向跨步: 拋開不切實際的完美主義
『放下自我』是跳躍到新曲線最困難的部分,因為你可能在舊領域呼風喚雨,但在新領域看起來笨笨的。但主動往後退一步,總是比被「逼到退一步」好。
只要確認那條新的曲線對自己而言是正確的,根據研究有80%的成功,就真的只是人到現場,然後去做並且持續去做。
(6) 賦予失敗 應有的價值: 拋開不切實際的完美主義
我們常把身分認同建立在自我成就之上,所以討厭失敗因為討厭失敗所以讓我們不敢嘗試。只要改變我們的心態,知道失敗或多或少都會發生,而失敗本身並不會限制我們的夢想及創造力,只有羞恥感會,所以我們該從中解放我們自己,才能加速回到充滿勇氣的狀態。因此重點是:
我們要計畫失敗,更重要的是計劃如何從失敗中復原;或是把失敗當響導,知道何時你該放棄,另找目標。
(7) 以探索來驅動創新: 我能做些什麼,好讓我的人生真正有價值
我們可以這樣開始做:
- 創造反向的損益表
從你需要多少利潤,然後去反推營收和成本;然後思考 我該完成哪些事,可以放棄那些事。- 計算成本
估算相關成本,知道你的商業模式可以容許的成本。- 一張假設清單
設定各項假設條件,才能達到目標。- 準備一份里程碑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當我們踏出改變之旅時,
或許解在最初階段幾乎難以察覺任何進度,
但切莫沮喪,
告訴自己
前進、前進、再前進 ....
堅定的依著里程碑計劃,
勇敢向上!!
當我們踏出改變之旅時,
或許解在最初階段幾乎難以察覺任何進度,
但切莫沮喪,
告訴自己
前進、前進、再前進 ....
堅定的依著里程碑計劃,
勇敢向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寫在後面的感想
轉換跑道在職場上並沒有那麼罕見,以軟體公司為例,社會新鮮人剛進公司時可能是軟體工程師,慢慢的會成為資深設計師或是轉換成為系統分析師。接著可能會是架構師、專案經理、產品經理等,然後開始當主管。然後可能從技術主管,慢慢變成業務主管或是財務主管等,分歧點越來越多。當然,也有人可能一直是單純的工程師,只是慢慢變老而已。
但問題來了,過去在軟體業高速成長的年代,可以允許不願長進的工程師生存,甚至還能獲得高薪。但當產業開始進入艱困階段時,想再單純靠倚老賣老就不太容易,因此持續讓自己能成長到能面對另一種職位的挑戰,成為必要的功課。
當然,若能運用資訊背景進入其他領域發展,則更能創造自己其他機會,當然我覺得賣雞排可能不是合適的選項之一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