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7日 星期二

蛋與它的華麗變身




    颱風天在家最簡單的居家料理當然是『雞蛋』系列嚕,就算只想煮個泡麵,那也勢必要打個蛋花才夠味啦。尤其是現在超市的雞蛋品質真的好很多,如果願意多花幾枚大洋,還有有機蛋、放山雞蛋、初生蛋、.... 各種高檔的可選擇。真的是營養又美味嚕。只是要怎麼煮才會有大廚風範咧!? 網路上找的教學,發現真的都好簡單喔,下次來試著做做看。




煎蛋秘訣:熱鍋熱油轉小火
熱鍋倒入1大匙油,打入雞蛋,以小火慢煎至蛋白凝固且邊緣微焦。用鏟子將蛋對折輕壓定型成荷包狀,翻面再煎約半分鐘即可起鍋,依喜好加入鹽或調味料。

美式炒蛋秘訣:加鮮奶油
雞蛋加入鮮奶油及鹽打勻備用。熱平底鍋,加入無鹽奶油以小火加熱至奶油融化。將雞蛋倒入鍋中,開小火,用平鍋鏟將蛋液用推的方式鏟動,讓蛋成片狀慢慢凝固,至蛋凝固成型即可起鍋。

水波蛋秘訣:白醋+漩渦
水煮開,加入鹽及白醋;雞蛋打入小碗中。用勺子在鍋內繞圈讓水形成漩渦。關火,沿漩渦的中心倒入雞蛋,讓雞蛋在中心凝結成蛋包不致散開。蓋上鍋蓋燜約4分鐘後撈出即可。

水煮蛋秘訣:加鹽巴煮
水入鍋,冷水加入鹽及雞蛋。開大火煮至水滾。關火蓋上鍋蓋燜約3分半鐘後撈出即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番茄炒蛋也是家庭必備良菜,色澤誘人讓人可以努力加餐飯,一盤菜就可打發一餐。只是我煮起來都會醜醜的,因為我一向懶得將番茄和蛋先分開炒。呵~ 反正也很好吃啦,不過,真的專業的煮起來就是不一樣。

作法:
  1. 牛番茄洗淨,劃十字刀,放入滾水中略煮,再撈起泡冷水去皮後切小塊。(重點提示:番茄先汆燙去皮,炒好後的番茄炒蛋更好吃)。
  2. 蔥切粒;雞蛋加鹽拌打均勻備用。
  3. 熱鍋加入少許油,以小火爆香蔥粒放入番茄塊、加入番茄醬及水、細糖煮開,用太白粉水勾芡後盛出。(重點提示:勾芡可以讓番茄炒蛋不易出水,並讓茄汁包覆蛋上,讓蛋更軟滑好吃)。
  4. 熱鍋倒入沙拉油,放入作法2的蛋液快速炒勻至稍凝固。再倒入作法3的番茄拌炒均勻即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台式蒸蛋做起來其實很簡單,就是打幾個雞蛋,然後加些水(有些人會加高湯),然後拿去電鍋蒸個10分鐘就差不多了,很方便。只是沒有想到還有韓式做法,感覺也很好吃,像上面的介紹。下面的做法,其實只是加很多料而已,看自己喜歡啥就加啥吧。不過我們在家做,沒搞這麼複雜,所以就沒法這麼美嚕,感覺這像日式土瓶蒸的大盤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都談到這份上的,讓我想起我最愛的「碎肉蒸蛋」,網路上都有介紹耶,再找找連「碎肉豆腐泥蒸」都有,不過還是和我家獨家口味看起來不太一樣。但我想應該都很好吃啦。雞蛋、豆腐本來就是很多料理都百搭的食材阿。





    只是這蛋和碎肉的組合,在外國居然有道菜叫「陷入地獄的蛋」 哈~ 有沒有這麼貼切阿。感覺是義大利家常菜一堆番茄,不過怎麼看網路一堆韓國人示範這道料理阿。不過看起來真的很美味就是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電影】大賣空 ~ { 金錢的壞味道 }




It ain't what you don't know
        that gets you into trouble.
    It's what you know for sure that just ain't so
    讓你摔一跤的往往不是你不了解的,
        而是你自以為太了解的





感想


    趁著颱風天再看一次『大賣空』,內心還是充滿了震驚。雖然2007年的次貸風暴所造成的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到現在早已完全恢復;但是當時受到波及失去棲身家園與溫飽工作的一般勞工大眾,也跟著恢復了嗎!?

    我總覺得,早年這些金融制度的創設,有其正面性。如分攤風險與利潤給能承擔的人,這樣銀行才能有更多的資金活水。另方面,對貸款審核較寬鬆,也能幫助薪水階層渡過一些難關,甚至是做為創業資金。

    只是當金融家忘了當初的良善立意,眼中僅剩了佣金。而消費者則被美好慾望所蒙蔽,在刻意未被告知所會承擔的風險下,取回了自己無法負擔的生活享受。這樣交相運作下,各種資產通通證券化,不斷繁衍出新產品,然後忽視其中的風險。終於有一天樓榻了,....................

    下圖是從網路找來,可以解釋電影中的CDO債務抵押債券(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債務抵押債券):



    而主角們用來從CDO風險中賺錢的,則是換CDS(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違約交換),簡單說就是替CDO買保險。賣方向買方收保費,如果CDO發生違約時,則要支付賣方因事件所造成的損失。而由於主角們手上都沒有CDO,所以就是簡單的對賭;買100元保額,保費可能高達20元,如果5年內都沒事,那主角就賠光了,這時發生違約收到的理賠也不夠保費的支出,但如果第2年就發生違約,則買方要賠100(可能要扣到10元的收續費),賣方再減掉2年的保費40元,等於賺回50元,聽起來報酬率很高。但問題時,這次做莊的是政府和整個狼狽為奸的金融體系,所以官官相護、黑幕重重......。主角們都差點撐不到看到違約風暴發生的那一天,更沒想到這次泡沫實在太大,連賣他們CDS的銀行都搖搖欲墜得宣布破產,差點只能眼看的白花花的鈔票變成一張空頭債權。






後記1:Michael Burry

    MichaelBurry是典型的怪胎,不擅長社交,一隻眼睛基本上看不到。90年代時原本只是在網路聊天室裡分享自己的想法,由於見解獨到,在當時吸引了一群投資追隨者。後來,開始成立自己的基金。

    他認為做為一個stock picker最大的武器就是研究其中的Numbers關係。在投資任何公司之前,最重要的是搞清楚這個公司的價值。他喜歡挑選遭低估的便宜股票而非市場寵兒,他屬價值型投資者,在股票市場中不起眼的角落找尋便宜的股票。藉著投入專注尋找被低估的股票,賺取可觀的報酬,不去擔心市場接著的走勢,讓總體經濟面自顧自地去變動吧。也因此當2000年的網路泡沫時,儘管大盤大跌,他操盤的基金仍獲利豐厚:

  • 2000: +8.2% (vs -7.5% S&P 500)
  • 2001: +55.4% (vs. -11.9% S&P 500)
  • 2002: +16.1% (vs. -22.0% S&P 500)


    就是這樣的一個怪胎看到了美國房地產泡沫化,他是最早發現次貸問題並勇於從中創造出利潤。透過找銀行發行專為他量身打造的CDS,總共向多家公司買了高達13億美金的保單,只是他沒想到他得對抗政府與整個金融體系的勾結。因此,拿著客戶的錢做這項投資交易的Michael,同時要承擔巨大的風險與壓力。也因此當2006年S&P 500上揚了15%,但他因為押注在CDS而要支出高額的保費,因此當年績效是 -18%。可想見他在當時飽受質疑,大家都在想他是不是不靈光了,急著要贖回基金。讓Michael甚至得要動用禁止交易條款,面對投資大眾的砲火,才能勉強暫停基金的失血。因為,若撐不到房地產泡沫發生,則一切心血都將化為烏有。終於隔年2007年從次貸危機中為投資者賺了7.5億美金,當年該基金的投資報酬率高達166%。







後記2:Mark Baum

    片中真的讓我覺得可以學習效法的對象其實是Mark Baum,沒錯Michael Burry是個天才,只是這種能從一堆數字中看出端倪的能力並非學習可得。然而,遇到機會不盲目的被眼前利益迷惑,然後一步一腳印的去驗證機會,然後選擇最佳的時間點切入,更是另一種可以透過修鍊而成的難得功力。

    在Jared Vennett介紹次貸CDS後,基金經理人Mark Baum和他的團隊並沒有直接下判斷,而是思考如何驗證這個機會的真實性。這是我們一般人常常會忽略的看起來不可思議的事,所以可能拋棄了成功的機會;但也常會衝動擁抱看起來很棒但包藏禍心的壞機會,像是那些買進CDO的投資人、和盲目辦信貸或房貸的一般大眾。

    Mark Baum的團隊從多方面謹慎考核CDS此項投資的可行性,成員們實地到現場看房子、看貸款對象,去訪問房仲業、購屋民眾,參加CDO的大型金融會議並和相關主持人懇談。在查證房貸危機而一步步得知齷齪內幕與真相時,非常氣憤政府、信評和金融機構顢頇,他雖想糾舉此一荒唐現象又覺已無能為力。所以用投資CDS來做為懲戒這些人的手段。最終在要贖回保單兌換鉅額回報,陷入了賺取不公不義之財的掙扎。金錢的氣味吸引想賺錢的投資者,也吸引了心中魔鬼的貪婪蠢動,如何堅定信念,似乎才是最後成王敗寇的關鍵。




Truth is like poetry.
            And most people fucking hate poetry


2016年9月15日 星期四

組織圖也可以這麼畫


    想到畫組織圖之類,有層級概念的圖表時,大家會想到啥?會怎麼畫!?!? 腦海中浮現的是跟我一樣的方塊嗎?


    說真的,當初發明這樣表格呈現的人真的很強,而且也真的非常的清楚,一點也沒有不好,所以如果要我畫組織圖、階層圖時,我的首選仍是它。覺得單調,那加每個人的照片好了,感覺很適合房仲業使用:




    太Low!? 那或許加點設計細胞讓它更美觀些!! 下圖有沒有很有架式的Fu,也還是很適合房仲業,當然設計業更覺貼切就是了:




    等等,你以為這樣就很棒了嗎? 前幾天看了本講設計師該如何經營公司的書,又讓我開了眼界,連組織圖都打破我的想像
  • 書名:設計生意經:空間設計師的創業獲利提案(The Business of Design: Balancing Creativity and Profitability)
  • 作者:基斯.葛蘭內特(Keith Grane)
  • 譯者:郭玢玢
  •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 出版日期:2016年02月01日

翻拍自書籍


    原來,只是我的腦袋單純的被僵化了,表達與視覺傳達這件事,從來並不會只有一種選擇,我並不是說,上圖的設計比原來的方塊階層圖好,而是我們該不時思考,有沒有另一種可能性。我們不該被制約所限制,特別是想像空間。網路上找到一些其它的組織圖,也都很棒,讓人想「Wow」一聲嚕。







2016年9月14日 星期三

書摘:『好企劃(商業戰略)一頁剛剛好』


The 1 Page Business Strategy: Streamline Your Business Planning in 4 Simple Steps
  • 作者:馬克.馮.艾克、艾倫.林豪茲.艾瑞利 (Marc van Eck、Ellen Leenhouts)
  • 譯者:曾琳之
  • 出版社:三采
  • 出版日期:2015年10月02日


寫在前面

      用『好企劃』這個詞,我會以為單純是在做行銷、做商品,不過從書中內容或英文書名來看,我會覺得層級再提高一些的『公司策略、經營戰略、商業計畫、Business Strategy』,談的是一間企業或產品線的定位。不過中文的用語,特別是台灣的這些商業術語,本來就有一堆濫用、亂用,好像都指同一件事,但又好像不同的情況。




※ ※ ※ ※ ※ ※ ※ ※ ※ ※ ※ ※
思考我們是誰? 決定我們想去哪??

    首先,誠實的回答下列3個問題(或許問問其他人的感受會更客觀):

我的公司的存在價值是甚麼?

我的顧客在跟我做生意時,獲得了甚麼樣的消費經驗

我的公司該如何營運


    從內部、從消費者、從競爭者角度去想,好好的研究自己可行的商業定位,並分析自己的優勢、弱點、機會與威脅(SWOT)。不僅不僅思考我們是甚麼,還要思考我們進一步這還可以成為什麼?! 也就是我們的未來願景、我們的目的地 (Objective)。

    這個未來願景最好要充滿野心,但又看來可行; 要合乎理性邏輯,但又充滿感性訴求;最好是直覺上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要往那個方向前進!?



※ ※ ※ ※ ※ ※ ※ ※ ※ ※ ※ ※
寫下我們想如何去那裡? 要完成哪些事??

    管理學大師Peter Drucker:「如果你無法衡量一件事,你就無法管理那件事情 (If you can't measure it, you can't manage it.) 所以而將願景轉成可衡量的標準,我們才能知道我們的進度與發展的可能性,這就是商業計畫。而精簡無贅言的計畫內容,才會被人仔細詳讀、銘記在心。所以一張A4紙就措措有餘。

(下圖由原書網站截取)


    簡單的說就是將想完成的大事,分割成數個中型目標,然後為這些中型目標,寫下達成時要做到的事情,然後再為這些要做到的事情,分割成數個小型目標,最後寫下,要為這些小型目標開始進行的事情。

Objective    目的
大方向,要直覺上就可以理解為何要去那,且雖然有挑戰性但有機會到達。最好隱含理想性的道德目標


Goals    目標
將大方向具體化成數個小的項目,這些小的項目要SMART(明確 specific、可評量 measurable、可被接受 acceptable、有結果導向 results-oriented、有時效的 timely)


Strategies    策略
要完成上述項目所要做出的選擇,請用短語,最好5個字內(註:中文角度應是10字)。


Measures    檢核
如何達成:預期成果與執行重點,包括哪些人(who)該在哪時(when)執行哪些工作(do what)。



(下表依我的習慣來改寫命名後的表格)

以前上課獲得一個我覺得蠻好的概念,就是除了知道要贏得哪些外,更要知道可以輸在哪些地方;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應該集中資源,有捨才有得。所以也該寫下不該做的事情嚕。




後記


    網路上查到,有人是使用MOST來說明商業計畫,感覺更酷更好記嚕,不過其實精神都是相同的,就是要將要做的事『BREAK-DOWN』,這樣才知道要做哪些事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