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30日 星期五

書摘:『視覺溝通的文法』


視覺溝通的文法:圖像時代必備的視覺力,教你用好圖像說故事,用好視覺打動人心
  • 作者:博.柏格森 (Bo Bergstrom)
  • 譯者:陳芳誼
  • 出版社:原點
  •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29日

一切從說好故事開始


鋪陳(Set-up) 讓故事得以展開,而故事最能挑動情緒、傳達資訊和訊息,人腦善於接受結構清楚的故事,不喜歡枯燥乏味、實事求是的報告。一個好的故事有幾個特徵
  • 有創造出角色典範(Role Models):就是要找到正確的結構來敘述事件,才能讓人們了解你的理念和想法。
  • 會運用劇場論(Dramaturgy):要試著讓大家一路把故事聽完
  • 蘊釀出期待(Expectation):戲劇性的鋪陳讓觀眾產生期待,好奇接下來的發展。所以要讓每個故事有自己的符號(codes),一個可辨認的象徵。
  • 鋪陳出改變(Change):鋪陳的同時在倆個層面上帶來改變:一是在真正的故事中,另一個則是在觀眾的意識裡。當故事裡的角色面臨衝突和選擇,改變也將隋之而來。好故事不能停滯不前—觀眾必須時時好奇接下來的發展。

※ ※ ※ ※ ※ ※ ※ ※ ※ ※ ※ ※
說故事的元素(Story Telling Components) 與技巧

  
     說故事要能分出倆個層次—行動層次(action level)和敘述層次(narrative level)。動層次(形式系統)描述發生了什麼(what),而敘述層次(風格系統)則著眼於如何(how)發生。說故事者要試著去調合倆者。要去瞭解導引
觀眾看到什麼? 觀眾怎麼觀看?
觀眾聽到什麼? 觀眾怎麼聽到?

三種說故事的技巧
  1. 戲劇性說故事的技巧:這是一種封閉性的技巧,沒有留下太多解讀的空間。同時,此技巧需要觀眾的強烈認同感,觀眾幾乎全然投入於角色的行為之中。此種技巧的核心在於衝突或是遭到破壞的平衡
  2. 非戲劇性說故事的技巧:此種為開放性的技巧,需要觀眾極高的參與和互動,觀眾幾乎必須自行串起故事,因此個人的價值觀便成為此類故事的基礎
  3. 互動性說故事的技巧:此為上述倆種技巧之綜合,讓閱聽人可以深入互動及參與。 


※ ※ ※ ※ ※ ※ ※ ※ ※ ※ ※ ※
戲劇性說故事


  • 戲劇的基本原則
    1. 創造出基本衝突(basic conflict),讓主角處於弱勢(underdog)。因為人心幾乎總是站在弱勢者一方。
    2. 鋪陳。啟動戲劇曲線(dramaturgic curve),讓觀眾身陷衝突之中,創造出向前推進的動力(forward momentum),吸引人投入,不得不關心後續的發展。
    3. 呈現及闡述:描繪出角色關係或背景
    4. 讓衝突漸漸高升
    5. 衝突的解決-電影高潮所在
    6. 淡出~~留下回味或想像

  • 建立出封閉的戲劇曲線:確保觀眾按設定方式解讀故事
  1. 創造出阻礙:可以有效營造出認同感,提高觀眾的興趣與關注。
  2. 採用戲劇三角:迫害者 + 受害者 + 拯救者

  • 找到起始點 (find the starting point):亞里斯多德說,故事必須要有開頭、中間、結尾。不過,何必嚴謹地遵照時間順序來說故事?

  • 找到戲劇點 (find the dramatic point):戲劇化的過程需要創造一處有限的空間,通常和現實有所出入,但卻是現實的重新詮釋和萃取精華。說故事的過程中,必定有一特別處、一個元素,或一場事件,比其它處更適合作戲劇化的處理。


※ ※ ※ ※ ※ ※ ※ ※ ※ ※ ※ ※
引人入勝的說故事法


    採用水平(horizontal) 的觀點絕對較為理想,因為這種敘事法以說故事和聽者共同經驗出發。

  • 驚奇 (Surprise)
透過 “驚嚇” 或 “幽默” 最有效果
  • 誤導 (Mislead)
有種轉移焦點的方法,讓觀眾感覺像是被擺了一道,也能創造出戲劇性或幽默的效果。看過一連串意象後,觀眾會根據已經發生的事—前攝(protention)對接下來的發展產生期待—滯留(retention)。若發現發展和期待不符,意象和訊息之間的關係就瓦解了。觀眾預期發生的事沒有發生,那麼對之前發生的事情就會有完全不同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