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7日 星期六

BBC 選出千禧年至今最棒的 100 部電影作品


BBC 集結了 177 未影評人,選出了千禧年以來至今最棒的 100 部作品,比較偏藝術電影,我看過將近40部,甚下的陸續來補齊好了。... 只是沒有魔戒也太誇張了吧。

100.《顛覆人生》Toni Erdmann瑪菡阿德 Maren Ade2016
100.《噩夢輓歌》 Requiem for a Dream戴倫艾洛諾夫斯基 Darren Aronofsky2000
100.《卡洛斯》 Carlos 奧利維耶阿薩亞斯 Olivier Assayas2010
99.《艾格妮撿風景》The Gleaners and I安妮華達 Agnès Varda2000
98.《十段生命的律動》 Ten阿巴斯奇亞羅斯塔米 Abbas Kiarostami2002
97.《白鬼子》 White Material 克萊兒丹妮絲 Claire Denis2009
96.《海底總動員》 Finding Nemo安德魯史坦頓 Andrew Stanton2003
95.《月昇冒險王國》 Moonrise Kingdom魏斯安德森 Wes Anderson2012
94.《生人勿近》 Let the Right One In湯瑪士艾佛森 Thomas Alfredson2008
93.《料理鼠王》 Ratatouille布萊德伯德 Brad Bird2007
92.《刺殺傑西》 The Assassination of Jesse James by the Coward Robert Ford安德魯多明尼克 Andrew Dominik2007
91.《謎樣的雙眼》 The Secret in Their Eyes胡安坎帕內拉 Juan José Campanella2009
90.《戰地琴人》 The Pianist 羅曼波蘭斯基 Roman Polansk2002
89.《失憶薇若妮卡》 The Headless Woman露西亞瑪特爾 Lucrecia Martel2008
88.《驚爆焦點》 Spotlight湯姆麥卡錫 Tom McCarthy2015
87.《艾蜜莉的異想世界》 Amélie尚皮耶居內 Jean-Pierre Jeunet2001
86.《遠離天堂》 Far From Heaven陶德海恩斯 Todd Haynes2002
85.《大獄言家》 A Prophet 賈克歐迪亞 Jacques Audiard2009
84.《雲端情人》 Her史派克瓊斯 Spike Jonze2013
83.《AI人工智慧》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史蒂芬史匹伯 Steven Spielberg2001
82.《正經好人》 A Serious Man柯恩兄弟 Joel and Ethan Coen2009
81.《性愛成癮的男人》 Shame史帝夫麥昆 Steve McQueen2011
80.《歸鄉》 The Return 安德烈薩金塞夫 Andrey Zvyagintsev2003
79.《成名在望》 Almost Famous卡麥隆克羅 Cameron Crowe2000
78.《華爾街之狼》 The Wolf of Wall Street馬丁史考西斯 Matin Scorsese2013
77.《潛水鐘與蝴蝶》 The Diving Bell and the Butterfly 朱利安薛納貝 Julian Schnabel2007
76.《厄夜變奏曲》 Dogville拉斯馮堤爾 Lars Von Trier2003
75.《性本惡》 Inherent Vice保羅湯瑪斯安德森 Paul Thomas Anderson2014
74.《放浪青春》 Spring Breakers哈蒙尼克林 Harmony Korine2012
73.《愛在日落巴黎時》 Before Sunset李察林克萊特 Richard Linklater2004
72.《噬血戀人》 Only Lovers Left Alive吉姆賈木許 Jim Jarmusch2013
71.《禁戀》 Tabu米蓋戈邁茲 Miguel Gomes2012
70.《莎拉波莉家庭詩篇》 Stories We Tell莎拉波利 Sarah Polley2012
69.《因為愛你》 Carol陶德海因斯 Todd Haynes2015
68.《天才一族》 The Royal Tenenbaums魏斯安德森 Wes Anderson2001
67.《危機倒數》 The Hurt Locker凱薩琳畢格羅 Kathryn Bigelow2008
66.《春去春又來》金基德2003
65.《發現心節奏》 Fish Tank安德莉亞阿諾德 Andrea Arnold2009
64.《絕美之城》 The Great Beauty保羅索倫提諾 Paolo Sorrentino2013
63.《都靈之馬》 The Turin Horse貝拉塔爾與艾格尼絲尼茨基 Béla Tarr and Ágnes Hranitzky2011
62.《惡棍特工》 Inglourious Basterds昆丁塔倫提諾 Quentin Tarantino2009
61.《肌膚之侵》 Under the Skin喬納森格雷澤 Jonathan Glazer2013
60.《戀愛症候群》 Syndromes and a Century 阿比查邦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2006
59.《暴力效益》 A History of Violence大衛柯能堡 David Cronenberg2005
58.《割禮龍鳳鬥》 Moolaadé烏斯曼塞姆班 Ousmane Semaine2004
57.《00:30凌晨密令》 Zero Dark Thirty凱薩琳畢格羅 Kathryn Bigelow2013
56.《鯨魚馬戲團》 Werckmeister Harmonies貝拉塔爾與艾格尼絲尼茨基 Béla Tarr and Ágnes Hranitzky2000
55.《依達的抉擇》 Ida帕貝爾帕夫利柯夫斯基 Paweł Pawlikowski2013
54.《安納托利亞故事》 Once Upon a Time in Anatolia努里比格錫蘭 Nuri Bilge Ceylan2011
53.《紅磨坊》 Moulin Rouge! 巴茲魯曼 Baz Luhrmann2001
52.《熱帶夢幻》 Tropical Malady阿比查邦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2004
51.《全面啟動》 Inception克里斯多福諾蘭 Christopher Nolan2010
50.《刺客聶隱娘》侯孝賢2015
49.《告別語言》 Goodbye to Language尚盧高達 Jean-Luc Godard2014
48.《愛在他鄉》 Brooklyn約翰克勞利 John Crowley2015
47.《纏繞之蛇》 Leviathan安德烈薩金塞夫 Andrey Zvyagintsev2014
46.《愛情對白》 Certified Copy阿巴斯奇亞羅斯塔米 Abbas Kiarostami2010
45.《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 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阿布戴柯西胥 Abdellatif Kechiche2013
44.《自由之心》 12 Years a Slave史帝夫麥昆 Steve McQueen2013
43.《驚悚末日》 Melancholia拉斯馮堤爾 Lars Von Trier2011
42.《愛慕》 Amour麥克漢內克 Michael Haneke2012
41.腦筋急轉彎》 Inside Out彼得德克特 Pete Doctor2015
40.《斷背山》 Brokeback Mountain李安2005
39.《新世界》 The New World泰倫斯馬利克 Terrence Malick2005
38.《無法無天》 City of God 費爾南多梅雷萊斯與卡蒂婭隆德 Fernando Meirelles Kátia Lund2002
37.《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 Uncle Boonmee Who Can Recall His Past Lives阿比查邦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2010
36.《在地圖結束的地方》 Timbuktu阿布代拉曼西沙可 Abderrahmane Sissako2014
35.《臥虎藏龍》 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李安2000
34.《索爾之子》 Son of Saul拉斯洛傑萊斯 László Nemes2015
33.《黑暗騎士》 The Dark Knight克里斯多福諾蘭 Christopher Nolan2008
32.《竊聽風暴》 The Lives of Others弗洛里安 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ck2006
31.《瑪格麗特》 Margaret 肯尼斯洛納根 Kenneth Lonergan2011
30.《原罪犯》 Oldboy朴贊郁2003
29.《瓦力》 WALL-E安德魯史坦頓 Andrew Stanton2008
28.《悄悄告訴她》 Talk to Her阿莫多瓦 Pedro Almodóvar2002
27.《社群網戰》 The Social Network大衛芬奇 David Fincher2010
26.《25小時》 25th Hour史派克李 Spike Lee2002
25.《記憶拼圖》 Memento克里斯多福諾蘭 Christopher Nolan2000
24.《世紀教主》 The Master保羅湯瑪斯安德森 Paul Thomas Anderson2012
23.《隱藏攝影機》 Caché麥克漢內克 Michael Haneke2005
22.《愛情不用翻譯》 Lost in Translation蘇菲亞柯波拉 Sofia Coppola2003
21.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 The Grand Budapest Hotel魏斯安德森 Wes Anderson2014
20.《紐約浮世繪》 Synecdoche, New York查理考夫曼 Charlie Kaufman2008
19.《瘋狂麥斯:憤怒道》 Mad Max: Fury Road喬治米勒 George Miller2015
18.《白色緞帶》 The White Ribbon麥克漢內克 Michael Haneke2009
17.《羊男的迷宮》 Pan’s Labyrinth吉爾摩戴托羅 Guillermo Del Toro2006
16.《花都魅影》 Holy Motors李歐卡霍 Leos Carax2012
15.《4月3週又2天》 4 Months, 3 Weeks and 2 Days 克里斯汀穆基 Cristian Mungiu2007
14.《殺人一舉》 The Act of Killing 約書亞奧本海默 Joshua Oppenheimer2012
13.《人類之子》 Children of Men艾方索柯朗 Alfonso Cuarón2006
12.《索命黃道帶》 Zodiac大衛芬奇 David Fincher2007
11.醉鄉民謠》 Inside Llewyn Davis柯恩兄弟 Joel and Ethan Coen2013
10.《險路勿近》 No Country for Old Men柯恩兄弟 Joel and Ethan Coen2007
09.《分居風暴》 A Separation阿斯哈法哈蒂 Asghar Farhadi2011
08.《一一》楊德昌2000
07.《永生樹》 The Tree of Life泰倫斯馬利克 Terrence Malick2011
06.《王牌冤家》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米歇岡德里 Michel Gondry2004
05.年少時代》 Boyhood李察林克萊特 Richard Linklater2014
04.《神隱少女》宮崎駿2001
03.《黑金企業》 There Will Be Blood 保羅湯瑪斯安德森 Paul Thomas Anderson2007
02.《花樣年華》王家衛2000
01.《穆荷蘭大道》 Mulholland Drive大衛林區 David Lynch2001


2016年8月20日 星期六

擁有富士山姿態的玻璃杯




感想

      富士山是日本最高峰,在日本人心中具有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其山頂常年積雪的姿態,深深刻印在很多人心中。也因此當我看到菅原硝子的富士山形杯時,有種「哇!」的驚嘆,簡潔的造型在搭配不同的飲料後,卻展現了華麗的變身。這其中最讓我欣賞的地方,就是可以持續和杯子互動,讓使用者參與的設計,讓生活充滿了趣味,我覺這就是設計的最高境界了。隨後我另一款有趣的設計,果然富士山在日本設計師心中,是最值得挑戰的設計聖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菅原硝子】富士山形杯 (榮獲Tokyo Midtown Award水野學獎)
      透明輕巧的富士山形杯身,倒入啤酒時湧起泡沫,就像山頂長年的積雪。菅原工芸硝子設計的設計師表示,這款玻璃杯設計發想是想要藉由菅原地區頂級的玻璃工藝,向全世界介紹日本富饒及美麗的富士文化。

      每個富士山杯都是手工製作,其杯口部份柔和纖細之玻璃杯,杯口飲用時的薄度拿捏的恰到好處。當注入不同色彩飲料,如汽水、可樂、沙士、果汁等飲料,彷彿是呈現了不同季節的富士山色,充滿了想像空間。




      菅原工藝本身除了富士山杯外,從官網上可以看到還有很多的創作品。另外還有開設咖啡店,裡面消費者使用的器具都是菅原工藝作品,可以來先體驗這些作品的生活感。另外,在工廠端也有開設體驗課程,可以自己做玻璃,感覺蠻有趣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田島硝子】富士山威士忌杯
      在杯底有著一座非常逼真的富士山的威士忌杯,富士山隨著飲料的顏色產生燦爛的變化,讓喝著酒的人心情也隨之起伏。











2016年8月19日 星期五

書摘:『品味從知識開始』


センスは知識からはじまる



      將企業價值(或個人價值)最大化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擁有『品味』

      這並不是指賺不賺錢,像是靠壓榨員工或欺騙客戶賺錢的企業,就算規模再大也不會給人有品味的感覺;或是個人技術性表現的好壞,像是沒有好歌喉的音樂製作人,卻能發掘並包裝出巨星、做出動人的暢銷專輯,也會讓人覺得他很有品味。

      因此「有品味」是指能夠判斷出無法以數字量化狀態的優劣,並能加以最佳化的一種能力。而這種能力是經由後天一點一滴培養而成,並非單憑天賦這麼簡單。

  • 作者:水野學
  • 譯者:葉韋利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2016年05月03日
  • 我的推薦指數:★★★★★

      想要提升品味,首先要知道什麼是「普通」,這是衡量品味好壞的唯一工具,因為普通介於好東西與壞東西之間,了解兩者是甚麼後,才會知道介於中間的是甚麼。所以說想提升品味,就得先了解什麼是普通,這樣才能做出(或識別出)比普通更好的東西。

      而要了解普通是什麼其實只有一個方法,就是吸收知識;因此,品味來自知識的累積。舉例來說如果將藝術創作分成繪畫、工藝等術科,那麼也該有累積知識的學科。這些學問幫助我們建立整體概念,能成為培養藝術品味的土壤,如果能瞭解畫家的身平或創作背景,那我們對美術的感受、想法、表達方式也將因此有所不同。就算自己畫圖畫得很差,卻也能懂得如何去欣賞別人的畫作。

      或者該說,無論從事什麼工作,「無知」都是有害的

      知識像是畫紙,而品味像是畫作,紙張越大,可以自由作畫的空間就越大,限制也越少,創造出價值的機會也越高,而價值決定了報酬,所有工作皆是如此。

      從怎樣的知識吸收起?就從每個人都看過的、知道的知識開始累積,很多人常想做「與眾不同的東西」,但這種令人驚訝但卻不暢銷的企劃,其實超過6成根本沒有考量到社會大眾的需求。大多數暢銷的商品,其實都是從先前商品逐步延續而來,這並非說要去做不會令人驚訝的內容,而是指要從基礎知識出發,才能找出新穎卻又具精準度的產品。

      在既有的A中加上自己知道的B,最後創造出C、D、E....激發出不同想法;創新其實就是這些【知識】與【知識】間相乘出來、累積出來的洞察力,所以能夠掌握住時代的脈動。

      對自己的品味缺乏自信的人,其實是因為收集的資訊很少、時間很短。或是忘記品味也會有保存期限,沒有隨時更新資訊。


      增加品味知識的有效方法包括:
解析經典
所謂經典一定經歷過最佳化過程,即時過了很多年,仍深受人們喜愛。透過找出自己認同、也被別人認同的經典的過程,分析拿來當判斷依據的觀點,只要每天不斷練習識別好設計與壞設計,遇到不懂的事就去研究,知道的事情就加倍學習,自然可以累積相關知識。
瞭解時下流行
流行通常是一時性,但可以擴展知識的廣度。很多的流行是在既有的事物上加點裝飾,並非全新創造;學著感覺流行的脈動,習慣性的反覆確認這種感覺從何而來,這其實是知識的集合,包含了過去讓我們覺得美好的事物。
改變框架、改變自我
品味最大的敵人,就是先入為主的主觀意識,從簡單的小地方做起微改變,如下班回家走不同的路、沒事就去書店讀新書、跟不同行業的人聊天、讓自己看起來更順眼,不要讓自己停留在過去的模式。


      透過上述的過程,可以學會挖掘消費者的深層喜好,轉化出有品味的產出。所以要先思考『使用者是誰?』『在什麼時候使用?』『在什麼地方用?』.... 很多好的作品,都是先經過務實且一點都不起眼的輸入,並在不同階段進行縝密思考後,才會有跳耀性的產出,而非從天憑空而降。而知識純度越高,產出也越精準。也因此,不用功與自以為是,就是提升品味的最大障礙。




後記

      看了這本書,有種一語點醒夢中人的感覺。原來好品味是可以學習的。而好設計更是內含著知識,而非隨手而得。書中舉了很多例子,所有的設計都該是有根據的發想,和你的目標客群有著情感上的連結與認同感,就算色調、字型等都是該仔細斟酌。一個好的設計一定可以說出其中設計的緣由與故事,而非單純的感覺好看之類的。我在網路上看到文章提到水野老師在創造Kumamon時,花費了多少的心思。

      出發點是熊,首先字結合了「熊本」(Kumamoto)與熊本方言「人」(Mon)的發音,意為「熊本人」,明確了「熊本熊」出自「熊本縣」的概念。但顏色咧?個性咧?? 從下圖我們可以了解到原來每個元素都是有意義存在的。除此之外,水野老師更是畫了3000多張草圖,才正式定案。並且在執行後,仍不斷的配合修正,才能讓熊本熊獲得日本吉祥物好感度第一名的殊榮。





2016年8月7日 星期日

書摘:『獵才公司老闆真心告白:30歲後如何成功跳槽?』

為什麼想換工作?
除了對薪水不滿外,
另一種要原因是感到無法在公司內繼續晉升到更高階職位。


然而常聽業界有不成文的慣例:35歲是轉職的年限!
但實際上對有些人而言這並不是正確的,


如果在20幾歲階段,就懂得「把交付的工作做到百分之150以上」,做到徹底,而非老是抱怨工作沒有意義,展現自己的衝勁,並建立自己『公司內形象』。

然後到30歲開始,懂得要轉變方向,不是單純完成任務,而是自己詮釋工作,並賦予更高價值,學習領導團隊並替公司攻克這些目標,建立自己『業界內形象』。


這些在目前職場上將工作確實做完、做好、做滿的人,
年齡自然不會成為限制,


反而就像寄居蟹必須褪去小殼,移居大殼一般
在30、40歲時,該升到原公司的更高階層(而非只是更換有名無實的Title),
或跳槽到下一個公司,

從 40歲起準備邁向巔峰的挑戰之旅。

30代最後の転職を成功させる方法
  • 作者:井上和幸
  • 譯者:林美琪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2016年04月26日



※ ※ ※ ※ ※ ※ ※ ※ ※ ※ ※ ※ ※ ※ ※
分析局勢


※ ※ ※ ※ ※ ※ ※ ※ ※ ※ ※ ※
知彼:為何公司願意聘用超過35歲的新員工?

    企業任用20歲新人時,看重的是『能否活力充沛的工作!』。但當而想任用30、40歲的資深人員時,看重的是能否帶來即戰力(新業績),或是能否讓『公司同仁能活力充沛的工作!!』;不會只考慮是否有那個位子而已,而是會考慮是否能讓部門帶來改變,特別是想找主管人才時,一定是想要有新的『創造、變革、重生』。

    因此,不能沿用20歲出頭時的工作方式看待自己和工作。你已經沒有新鮮的「肝」和單身時可自由調配的「時間」;過去單純用勞力可以換取的工作成效,是現在的你再怎麼努力也不會有小鮮肉的CP值(=業績/薪水)。更現實的是,在人力市場上,你年輕時的前公司績效,並不會獲得新公司的青睞,即使勉強找到新工作,也可能無法獲得高薪,也無法在新公司資深員工中得到升遷的機會。

    以新公司立場,要的是『物超所值』又『品質保證』的資深人才。這並非指要你接受低薪,而是願意給你滿意的高薪,但你卻能回報公司,比你高薪的人相同產值甚至更高的產值。並且還能與新同事同心協力、長期合作,不會破壞現有工作氣氛。如果你還有其他競爭這個職務的人所沒有的,屬於你個人的獨特性與優勢,那麼自然大大提供你跳槽到理想新工作的機會

    檢視一下自己,站在對方立場:你當面試官時,會錄取自己嗎?



※ ※ ※ ※ ※ ※ ※ ※ ※ ※ ※ ※
知己:物超所值度 × 品質保證度?

    進入一間公司的年薪只是一時,重點是獲得職位後能夠隨之成長進步多少,近而提高年薪。而非只是靠年資換來的收入與地位。因此,你該問問自己假設你目前的工作外包,
你公司願不願意用現有薪水雇用你,甚至是數倍薪水?
對手願意爭取你嗎??

你有幾個公司外的朋友願意給你協助?
你有幾個公司外部的定期聚會?

    一年分析一次自己的資產負債表,掌握自己的真實狀況:

資產(你累積的回報) 負債(你對自己的投資)
流動
  • 人脈
  • 健康
  • 技能
  • 知識
  • 聚餐(交際)
  • 運動
  • 上課、進修
  • 閱讀、電影、旅行
業主權益(職場上的價值)
固定
  • 證照
  • 學歷
  • 經歷
** 注意會定期折舊    
你的綜合能力
(和與你有相同條件的人比,扣除特例的平均年薪,思考你是貴還是物超所值?)






※ ※ ※ ※ ※ ※ ※ ※ ※ ※ ※ ※ ※ ※ ※
提高勝算

你的強項是什麼?
現在或將來想要做什麼??
你有明確展現出來讓大家知道嗎???
這些都是要平時一點一滴慢慢累積,
始於你的意志與熱情。



※ ※ ※ ※ ※ ※ ※ ※ ※ ※ ※ ※
先安內:立定目標,持續努力

    走「通才路線」或「專才路線」並沒有誰較好的問題,而是要找自己喜歡和擅長的工作;思考追求「高薪」或是「成果」,想要進軍「世界」還是堅守「本土」;若剛好符合就業市場的需求度就更好了。另方面35歲是要決定朝管理職或是專業職大步邁前的分水嶺;做出符合自己條件的決定後,就該持續在特定領域展現出存在感及價值。

    沒有對自己的目標,就會無法擁有對工作的堅持、想法與價值觀,也會無法連結到志同道合的夥伴,無法放大與創造出『可能性』,而職涯的八成都是被出乎意料的事件所左右。而當這些可能性的機會來臨前,則要累積各項實力並持續將之極大化:
(規劃力+決斷力+完成力整合力×持續學習力

規劃=構想能力
要站在比目前職位高兩級的職位角度來看事情

決斷=下決定的反應力(好+快)
必須要學會找出每個決定理由,並分析優劣,事後檢討

完成力=業務執行力
懂得依勢調整步伐與提出解決方案,並會將大目標分割成小目標,逐一攻克

整合力=領導能力
除了專業也在待人處事上下工夫

持續學習力=面對未來的適應力
養成自行閱讀的習慣:
  • 20歲是 志學 - 立志並廣泛閱讀
  • 30歲是 實學 - 經營與商務用書
  • 40歲是 哲學 - 思想的多元性鍛鍊


    在同樣期間內,比一般人完成2、3倍的學習量與實踐量,將上述五種能力訓練到如騎車一樣自然發揮。「聰明就用聰明的做法,愚笨就用愚笨的做法」;訣竅是對自己目前的職務,列出「還有另一種做法...」,然後每天找出一件來達成,養成掌控自己人生的習慣。或是先做不喜歡的事 再做喜歡的事,提高做不喜歡的事之意願。只要持續努力數十年,定能有所成就。

    另外除了工作外,也要有其他社交與人際圈,一方面可調劑生活,另方面可以獲得未來的外援。所以要將這些視為專業外的自我投資。

    只要秉持立刻做、一定做,做完為止;有些人有目標、有想法,卻疏於努力。要成為團隊中,最不願放棄的人。要知道物以類聚,認真的人會和認真的人相遇,會遇到你的伯樂,獲得成功轉職的門票。






※ ※ ※ ※ ※ ※ ※ ※ ※ ※ ※ ※
再攘外:提高自己的能見度

    優秀人才除了講求本身條件,也要重視被「廣為人知的程度」。懂得宣傳自己 這樣才會提高獵才公司找上門的可能性。但經常有人想要提升自己的風評,卻不重視自己與同僚之間的關係,只是拼命和外面的人交換名片、積極參加聚會等。但是,公司外的風評是從公司內部風評來的。保持自己的好評,表裡如一地日日忠於職務,自然能提升「被知道的能力」。因此,你應該重視的是公司內的相關利害關係人對你的評價:
上司給你評價的依據是「守信用的能力」
「交給你的業務能不能如預期(或超出預期)完成」。能夠不負所望的人才,上司自然會「知道」你。

人事部給你評價的依據是「被認可的能力」
那個人在自己主管和在其他部門主管的評價如何?同事間的評價如何?

老闆給你評價的依據是「經營職涯的能力」
可以主動接近老闆,讓老闆知道「原來我們公司有這樣有趣的人啊。」包括參與公司活動;在不同場合展現你所投入的興趣、正在學習的技藝等。



    比起現在的頭銜,更該想的是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彰顯我是怎樣的人才,並以行動讓每個人知道你的品牌理念與價值。這就是你最有力的形象宣傳了。